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现状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东南大学国家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310286085)关于大学生科技伦理状况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顾泽慧。梁锡祥。王倩。田飞,东南大学2011级法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论文网: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187-03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但随着高科技引发的食品安全。能源。环境。交通。网络等问题的出现,科技道德问题的日益凸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和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对大学生科技伦理状况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然而现实是当今大学生在学术伦理道德的认知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许多大学生在论文写作。科研项目上存在严重的抄袭。作弊。造假等现象。同时,大学生对科技伦理效应的关注相对欠缺,其认知亟待提高。

一。科技伦理道德内涵

科技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科技是人类探索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由何人来掌控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需要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新时期下,大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术规范的了解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二是对科技社会效应的认知即目前高技术引发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能源。交通。网络等科技伦理问题的关注状况。

二。调查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科技伦理的现状,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采访为辅的方式,在导师指导下自行设计问卷。通过实地发放问卷,再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个案采访则更深入了解被调查者对科技伦理的态度与认知。

问卷设计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被调查者自然情况,据以分析不同的因素对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影响程度。二是学术伦理,了解被调查者本人对其自身及周围学术道德失范的态度与认知。三是被调查者对科技社会效应的认知,了解大学生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应的关心程度和对待科技伦理的态度。

(二)研究样本说明

本项目以江苏省普通公立全日制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方便和随机的方式选取8所学校,每所学校发放100份问卷。在发放问卷时尽可把握性别和年级的比例。其中研究生比例设置为30百分号,但由于部分学校无研究生,所以在最终数据有所差异。另外每所学校专业调查对象至少包含3个学科。问卷发放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进行,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9份,有效回收率97。4百分号。

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0。6百分号。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占数据总数的12。5百分号。67。9百分号。19。6百分号。其中专科一至三年级的比例分别是1。0百分号。7。2百分号。4。3百分号;本科一至五年级的比例分别是19。1百分号。21。4百分号。16。4百分号。10。2百分号。0。8百分号;研究生一至三年级的比例分别是9。1百分号。5。8百分号。4。7百分号。调查对象涉及10个主干及部分其他学科:哲学(1。5百分号)。经济学(8。6百分号)。法学(4。7百分号)。教育学(2。4百分号)。文学(6。8百分号)。理学(9。4百分号)。工学(42。7百分号)。医学(10。5百分号)。管理学(9。6百分号)。艺术学(2。6百分号)。其他(1。0百分号)。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学术伦理道德状况

对大学生学术伦理道德状况的探究,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以及对学术不端的认知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1。大学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

问卷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情况来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于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8。7百分号的大学生用规范格式写过学术论文。在论文格式上,有47。8百分号的大学生使用过中英文摘要,关键字的使用比例为67。1百分号,参考文献86。5百分号,脚注33百分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只有15。5百分号。从结果可以看出,过半数的大学生没有用规范的格式写过学术论文。在论文必备的格式要件中,参考文献和关键字的使用程度较高,而中英文摘要。脚注以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较少被使用。这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对于学术规范认识不足。

问卷还对老师和学校对大学生学术规范的教授和培养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12。8百分号的学生曾听老师详细讲解过学术论文规范写作的相关知识,大致讲解过的有37。6百分号,只是提到过的有29。8百分号,从没讲过的占19。8百分号(下图1);在学校是否开设学术论文规范写作的课程。讲座等相关活动上,经常举办的占9。9百分号,偶尔举办的有41。1百分号,从未有过的是10百分号,而学生自己不知道有没有的占到39百分号(下图2)。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提供给大学生学习学术规范的资源较少,对学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学生了解学术规范的途径少,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

2。大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

首先,我们通过调查大学生身边学术不端现象的存在情况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整体把握。调查的结果显示,有25百分号的学生认为身边学术不端现象较为普遍,62。8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存在一些,11。2百分号的学生觉得很少存在,1百分号的认为身边不存在学术不端现象。再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学科竞赛。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学术研究中的挂名现象,25。9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存在并且很多,67。1百分号的认为存在但是少数,6。9百分号的认为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学术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尽量预防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其次,在大学生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危害的认识方面。有52。2百分号的大学生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会浪费公共资源,损害公共利益,有81。4百分号的大学生认为会造成不正当竞争,有70。2百分号大学生认为会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79。5百分号的大学生认为会造成学术虚假繁荣。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学术不端现象的危害有着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再次,面对身边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大学生如何对待?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16。4百分号的学生平时较为关注,46。6百分号的很少关注,35。6百分号的只是听说过,而1。4百分号的没有听说过。在对考试抄袭和作弊的态度上,40。8百分号的大学生是坚决抵制,48。5百分号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容忍但自己不作弊,10。7百分号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结果让人担忧,大学生普遍不关注身边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身边考试抄袭和作弊也是一个平和的态度。这样的结果和对于学术不端的危害的认识上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深刻的意识到了学术不端的危害,另一方面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既不关注也不抵制。这表明我们需要推动大学将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来抵制学术不端,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最后,问卷从大学生对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减少学术不端的措施的认知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原因选项中,63。3百分号的大学生选择了评价制度等有不合理的地方“,68。9百分号选择了人们为获得利益而置道德。规范于不顾“,74。8百分号的选择了人们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不强“,45。1百分号选择了相应的法律的惩罚措施不够“。措施选项中,75。4百分号的学生选择了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66。1百分号的选择了用教育来提高学术道德和强化学术规范意识“,55。6百分号选择了加强社会舆论监督“,64。4百分号的选择了完善相应的法律惩治措施“。这样的结果也说明了大学生普遍赞同学术不端出现的原因是因为评价制度等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们为获得利益而置道德。规范于不顾。人们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不强。相应的法律的惩罚措施不够。要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完善的人才评价制度。用教育来提高学术道德和强化学术规范意识。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以及完善相应的法律惩治措施。

(二)大学生科技社会效应认知

下面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对科技社会效应认知的现状。

1。大学生科技社会效应认知的整体状况

关于大学生科技社会效应认知的整体状况,问卷中采取了相对简明的问题设计,从大学生对科技伦理的了解程度以及重视程度入手。调查结果显示,52。1百分号的被调查大学生不了解科技伦理,46。7百分号的大学生表示只是听说过,只有1。2百分号的大学生对科技伦理很了解。另外,96。7百分号的大学生认为科技伦理对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的作用很重要。由此可知,虽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了解科技伦理,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有相对明确的价值判断,认为科技伦理对于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的作用很重要。

2。大学生对科技伦理具体问题的认知状况

我们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态伦理和信息伦理的角度,了解大学生对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引起这些生态问题原因的分析,以及大学生对高科技引发的网络安全。道德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59。2百分号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身边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36。2百分号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听说,只有4。6百分号的被调查者不太关注。对于环境污染的诱发因素,19。8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差,14。6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只重视自身发展忽略环保,31。8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政府对环境问题重视不够,54。4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口膨胀,54。4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还有2。6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如法制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等。

对于高科技引发的网络安全。道德问题,39。9百分号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经常关注,54。2百分号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听说,5。9百分号的被调查者不太关注。关于沉溺网络社交以及身份虚拟化对人道德。情感的影响,50。2百分号的被调查者赞成网络让人肆无忌惮,逃避现实,49。8百分号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网络社交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如图4)

由以上的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较高。在导致生态问题的诸多因素中,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人口膨胀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是主要原因。与生态伦理相比,人们对信息伦理的关注程度要低一些,当问及网络社交与道德情感的关系时,被调查者则出现了巨大的分歧,赞同与否定的观点各占一半左右。

四。总结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整体偏低。在学术道德上,过半数的大学生从未写过学术论文,同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欠缺认识。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学术研究意识的缺乏。另外,大学生学术不端现象较为普遍且存在关注度低。容忍度高的问题。过半数大学生在明知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危害下仍对其持放任和纵容的态度。在对科技社会效应的认知上,从现实生活出发,大学生对由科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度较高,但对信息伦理的关注度较低,且在处理道德与网络的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

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与经验交流提升自身科技伦理道德修养,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安排课程。举办讲座等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大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资源提供资源保障;最后还需要发挥社会自身的宣传和净化作用,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此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带动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提高。

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现状的实证研究

上一篇:大學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探析【2533字】
下一篇:大學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异化探析【5843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