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4-02
培养工匠精神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对新一代劳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又是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论文网的工作热爱程度和专业水平。它的精神内涵包括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高超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高人一等的创新能力等。现阶段,企业和市场在人才的选择上除了注重专业证书。文化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外,更看重个人的素养和道德,工匠精神作为最基本的素养已经被众多的企业单位作为人才选择的重要标准。本文探索通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是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需要。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让中职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立于课余时间置身于周边企业,通过设身处地的学习践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尽管中职学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人文关怀。当前,专业课程仍然是中职学校课程开设的重点,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则相对被忽视,主要表现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课时较少,教学形式单一,机械灌输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内容陈旧现象严重,空话大话较多,不能与时代发展和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缺乏人文关怀。
(二)中职学校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中职学校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相对比较缺乏且不专业,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较低。此外,中职学校扩招和办学层次提升较快,部分中职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比较看重利益,过度看重在外的声誉,从而过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职业道德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不能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保证,更不能满足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基本要求。
(三)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位。现阶段,中职学生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学生虽然选修了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完全不懂或者不了解。很多中职学生为了取得学分,在没有清晰的认识下选取这门课程,欠缺认同感,学期结束后,部分学生仍然我行我素,缺乏与他人合作的道德品质。
二。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措施
中职学校作为输出职业技术人员的主要阵地,必须结合实际更新培训目标,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的神圣使命。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德艺双兼人才的培养,注重新时代技中有德。德中有技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真正实现中国创造“贡献力量。
(一)构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供了文化支持,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认同感,还能通过模拟工业环境和场所,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清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1。促进学生的自身认同感。一是加强专业文化教育。从新生入校伊始,中职学校就要对他们开展专业文化教育,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专业去向,明白自己毕业后可以走上什么类型的岗位,为适应这份工作,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念。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优秀的毕业生是中职学校潜在的资源,学校可以通过聘请本校毕业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毕业生回校,让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新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方式,使他们更加清楚工作职责。三是让学生熟悉毕业后的工作环境。现阶段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阶段,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联系与之合作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工厂,帮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2。实训场地布局模拟工业化场景。实训场地是中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为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应建设符合本校特色的实训场地,在布局上尽量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业化场景。教室布局上应该与高中或者大学有所区别,应该满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采用一体化设计,教室前半部分用于理论的讲述,后半部分用于实践的操作;实训室在布局上应尽量模拟企业生产车间,从设备的摆放到生产流程,都要尽量与企业相吻合;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布局上要尽量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融入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模拟企业化管理。中职学校可以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职学生,比如在实训课上,教师可以模拟车间主任,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等有危险的专业,可以采取上课前宣读纪律及安全讲话的模式,学生则要统一着工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重视课程改革实效性,优化课程评价模式。中职学校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和灵魂始终贯穿于整个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要重视教学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需要中职教师和学校的重视,更需要全社会和专家的重视和配合,努力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培养工匠精神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各行业的专家和领军人均可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各??环节,包括课程的设置及编写,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更加丰富和生动,也希望全社会多给中职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工匠精神,逐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中职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例如,信息化时代,网络覆盖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中职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职业道德教育,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科技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用新科技。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网络论坛。开展社团活动。拉横幅。挂标语的形式传递工匠精神,或者在校园内播放广播。播放?屏,让工匠精神走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评价机制是检验学校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要改革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评价机制。众所周知,我们现有的学生评价机制以学习成绩和教师的评价为主,形式比较单一,重成绩轻过程,而合理的评价模式则是综合评价模式,既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会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既注重教师的评价,也会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三)利用产教融合优势,培养工匠精神。裴斯泰洛奇曾经指出,要把专业训练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两手抓。通过专业的训练可以培养优秀的工匠,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高贵的精神,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工匠精神“,才能将工匠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可以说工匠精神开始于职业教育,它却体现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现阶段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历不是检验一个人优不优秀的唯一标准,一技之长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随之,一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产教融合便产生了,学生通过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企业文化可以很好地接受专业训练。产教融合既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制“和学徒制“的封闭模式,又继承了两种制度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大家风范感染学生,促进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提高中职学校职业道德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教师是提高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领军人,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职业教师,工匠精神才可以在中职学校中落地开花。同时,工匠精神的传承又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聘请业内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也可以去先进的企业或者学校学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除了技术。知识过硬外,还应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情,让敬岗爱业的光环照亮学生工匠精神的求学之路。
总之,工匠精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当前,中职学校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将传技“和育人“作为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来抓,努力营造一个受社会尊重的良好职业情境氛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引导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通过校内外的实操训练,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结合职业道德课程的知识逐步深化职业认知和自我认识。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技艺,体验并形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良好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