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3―0073―02

柯尔伯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人物。柯尔伯格在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从不同的论文网角度分析和论证了道德的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以及提倡注重隐性课程“道德教育内容。其理论在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时间中产生了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在现阶段,道德教育不断地发展和得到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借鉴作用和意义。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柯尔伯格等人把皮亚杰的经典对偶故事发展为两难故事法,以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讨论,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以此判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

根据对典型的海因茨偷药“故事的回答,对儿童的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水平,具体可将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1)第一水平:前世俗水平,主要特征是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利害。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据来评价行为的好坏。(2)第二水平:世俗水平,满足社会的期望,较多地关心他人的需要。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三,人际协调取向阶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3)第三水平:后世俗水平。这一水平也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取向阶段;阶段六,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阶段需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发展过程中遵循着它的特征:发展是向上的,按照顺序进行,没有跳跃。当然发展速度不完全一致,可能有时既属于这个阶段又属于那个阶段。有的人也可能在某年龄时停滞在某特定阶段上,但如果他继续发展,其发展路径仍是遵循这些阶段的。世俗性的道德推理如第三。四阶段,从来不会发生在前世俗阶段,即一。二阶段之前。没有一个处于第四阶段的人已经经历过第五阶段了。反之,所有第五阶段的人仍然是从第四阶段发展而来的。“①发展阶段具有向上。按序。无逆转。无跳跃的特征。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个阶段代表一个阶段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上一阶段为下一阶段打基础。做准备,下一阶段是上一阶段的发展和深化。

2。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

柯尔伯格的德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可知其德育方法侧重于:早期培养儿童个体的道德思维,后期培养健康的公民。在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主张尊重学生主体性,重在促进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自主意识的塑造和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民主特色。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在实施整个道德讨论法时,教师与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对话,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道德两难问题“为背景引起认知冲突,以道德讨论为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社会角色参与的条件,在问题的情境中去探索与价值问题有关的社会事实。

柯尔伯格在极力主张并钻研公正群体理论,因为在具体实施两难问题讨论法时很少有教师坚持使用它,并且取得研究者期望的效果。实践中教师面临的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尽管从智力水平看,教师同意道德推理结构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教育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与实际繁重的教学科目联系着。同时,在实施的具体环境中,可能还存在着不公正的传统常规,其影响着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实施,影响其公正性。同时,道德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的自主性。能动性,违背了其初衷。因而,柯尔伯格提出了公正团体法“以弥补道德讨论法的不足。

公正团体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民主道德气氛。成员间相互平等。共同管理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中,通过参与集体事务,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在师生共同建立的公正生活共同体中,需要营造出一种民主参与。良好的团体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团体成员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判断水平和形成道德行为。这是一种试图利用团体的公正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水平,以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德育方法。

3。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他坚决反对传统的无视学生的自由意志。不顾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和自主活动的灌输式道德教育法。柯尔伯格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柯尔伯格的观点,其认为,道德教育是否产生效果和影响,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地依照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和原则,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道德原则的能力,并非遵从他人的能力做出相应地判断。二是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了三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阶段是向上的,按照顺序进行,没有跳跃。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按照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柯尔伯格提出的团体公正“道德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参与到集体的具体事务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4。隐性课程“道德教育内容

柯尔伯格通过对隐性课程和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明确提出了运用隐形课程和学校的道德气氛进行道德教育的思想。其认为,虽然我们确实认为道德教育不应该限于学校的正规课程,同时还应该通过开发隐性课程所提供的资料最有效地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因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它任何正规课程都更有影响的课程。在柯尔伯格看来,其强调隐形课程具有的德育价值,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他认为,道德行为并非完全由主体的内部心理因素决定,儿童所做的道德判断,采取的道德行为受特定的具体情境制约。学生所获得的道德影响并非完全来自学校的显性课程,而是来自隐性课程。

二。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几点启示

在多年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传统的道德教育体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新的社会时期,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人们思想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与现实的实际中存在着矛盾,传统的道德教育受到了挑战。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借鉴的意义。

1。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倡导的公正团体法“,其体现的是一种公正。民主的原则。在人类社会中根本或者普遍的原则,它与强加于儿童的那种来自外部的规则相反,公正是社会关系中固有的关系。社会中不同的社会角色,参与相互间的关系,必须了解相互间的观点,在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中体现出一种公正。民主的氛围。在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应该体现出一种民主化的教育氛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教育对象相互之间都应该充分地体现出一种民主,彼此间自由。平等。互惠和信任,承认人们之间具有同等的。普遍的。基本的价值,互相尊重彼此,改变传统的具有高低地位区别的道德教育模式。

2。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柯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发展的阶段划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水平,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反映来的是个体认知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趋势。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都各具特点,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按照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道德教育,不能盲目的进行。在新时期,随着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的学生道德发展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该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确实地把握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情况,制定出确实可行的道德教育措施。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道德发展水平不一样,心理特征也各具特征,只有抓住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向更高的道德水平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多采用地是传统的灌输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道德教育者不断地依照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在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柯尔伯格为道德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柯尔伯格十分强调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在此他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公正团体法“中体现出来这一点。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平等的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改变,不断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强调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合作,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

4。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规范不会自动地作用于人,它必须在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的活动中,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得到传递。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顾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道德理论灌输方法,可能并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的效果,同时还会产生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实践道德理论活动中,单一的教育方式会显得教育的单调性,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倡导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的形式,如现今我们所提倡的引导法。参与法。讨论法。咨询法等等教育方式,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应注重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将多种教学方式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同时结合学生的道德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和开展,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5。挖掘隐形的道德教育资源

柯尔伯格在其理论研究和道德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其通过对隐性课程和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明确提出了运用隐形课程和学校的道德气氛进行道德教育的思想。完整的道德教育课程,应该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在现今的教育新环境中,隐性课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应该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任何一门自然学科中都充满了道德教育。人文学科等的教育素材,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进行发掘和提炼。在实践中,教育者也是隐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者的政治和道德素养,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与形成。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上一篇:杨朱一派与居勒尼派伦理思想之比較【4452字】
下一篇:校企合作创新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方式的探索【1778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