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85-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认知方式已从传统的。单向的转变为多元化。互动的现代认知方式。高校主义大众化这一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论文网如何借助由信息化时代新技术变革带来的认知方式转变的契机,实现主义基本原理和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的过程显得紧迫而重要[1]。

一。信息化时代人类认知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逐渐使人类的认知方式发生转变。站在传媒的角度看,在报纸。广播和电视的时代,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言论的跟从者。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发达的互联网使得每个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甚至是言论的引领者,每个人拥有独立的判断,并且有表达的途径,这已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出现,完善了信息的声像化综合表达,再现人类真实世界中的交流情境,它所具有的拟真性。互动性,减弱了传统媒介在传递信息时表现的地域性与分割特性,从而改变了受众认知方式。

如今,伴随着信息传媒技术的变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现代传媒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3亿,是15年前的860多倍,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百分号,平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小时。不仅如此,近年来手机使用量的激增,中国手机用户已高达10亿。由此可见,现代传媒的普及促使受众认知方式产生GM性的变化。

二。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2]。高校主义大众化就是使广大的高校师生群体理解并掌握主义理论的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和创新主义,肩负着用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作用[3]。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是推动中国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技术GM促使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既产生积极作用,也带来消极影响。

(一)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随着高校师生认知方式的转变,日益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日趋精彩的信息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各种现代传媒加大力度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内主流媒体宣扬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对高校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影响,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同时,高校师生认知方式转变使其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切合当代社会现实与大学生自身情况,其时效性和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2。拓宽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原有的高校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过多地倾向于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其范围限于局部。如今的网络时代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接受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也有所改变,高校传播者和受教育者对现代传媒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其认知方式发生巨大转变,这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作用日趋明显,也拓展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和方式。

3。促进传播主客体双向互动性的发挥

传播主客体互动机制的有效发挥,能够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使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主义理论的学习活动中,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信息化时代认知方式的转变,使高校主义大众化的互动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的信息进行双向交流,传播主客体都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因此实现双赢,这样既使主义大众化得以在高校顺利展开并被高校学生所接受,又使主义理论在与高校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二)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消极影响

1。引发高校主义大众化对象价值取向偏差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和观念不断涌入日益开放的中国,其直接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是部分高校学生政治意识的淡化。理想信念的动摇,这必然影响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重大偏离。其次,认知方式转变以及高校主义大众化教育工作的滞后,使很多高校主义大众化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传媒环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最后,现代传媒使高校学生置身于信息的海洋,剧增的信息量有利于高校学生开阔视野,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也对学生在信息认知与选择上产生干扰,增加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2。冲击高校主义大众化内容

由于信息化时代受众认知方式发生转变,现代传媒出于自身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或是利益驱使的不同,会带给受众大量的错误信息和消极信息,这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必然造成冲击。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所具有的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使全球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冲突与融合成为可能,其发展正在挑战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3。弱化了高校主义大众化效果

由于受众认知方式转变后具有多向性,且现代传媒的覆盖范围广。信息影响面大,这就使高校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很难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传播缺乏针对性。受众的选择面越广,传播者就越难以控制高校学生所接收的信息,而反馈信息则显得更为重要。受众认知方式的转变会对高校主义大众化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弱化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信息反馈效果,增加了高校主义大众化的难度。三。推进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学生对现代传媒信息的认知能力

在信息社会,高校学生对多元信息的认知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高校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此,高校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多元信息的认知能力。首先,高校可以将媒介教育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媒介知识宣传,使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学生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认知。其次,高校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以接受而不乏批判的态度去对待现代传媒信息,在媒介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获取。认知。分辨现代传媒信息。

(二)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

在高校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培养高校教师的媒介意识。高校教师要经常关注现代传媒,了解媒介的概念。种类及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和使用媒介。其次,加强高校教师对媒介的运用能力。高校教师要从现代传媒中选择更多的信息,制作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高校学生对主义理论的求知欲和创新理论的原动力。最后,提高高校教师的媒介辨析能力。高校教师要对现代传媒信息的内容做出辨析并且进行分类,汲取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将其高效。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三)构建信息化时代的校园媒介氛围

全面推动高校主义大众化,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媒介文化氛围。第一,建立并优化校园BBS沟通平台。校园BBS是交流信息的集散地,它满足了高校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其信息传输过程也成为参与者的主动认知过程。例如人人网的推广,能够帮助高校师生主动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培养其对现代传媒信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第二,创建校园手机报。手机作为新一代的新闻传播终端,它比电脑普及率更高。比报纸互动性更强。比电视便携性更大。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涵盖的内容几乎符合了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所有喜好。此外,利用官方微薄开拓与高校学生沟通交流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网络媒体,微博以其信息丰富。内容简练。使用快捷等特性很快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利用高校学生普遍接受和欢迎的微博平台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能够极好地扩大主义在高校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进一步推进高校主义大众化。

四。结论

新时期的主义需要继承与创新,主义大众化更需要不断地更新思路,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途径将其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作为接受最新知识的群体,高校推进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传媒的发展促使受众的认知方式转变,并对高校主义大众化产生影响,一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延缓。滞后的消极作用。只有从加强高校学生对现代传媒的认知能力。提升高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和构建信息化时代的校园媒介氛围方面加以实施对策,才能有助于全面推进高校主义大众化进程。

浅析认知方式转变对高校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上一篇:浅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會和谐思想【1364字】
下一篇: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國传统文化的结合【4784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