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42-0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可以看作是一论文网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人民群众中获得普遍认同的过程。结合网络优点和我们对主义大众化现实要求,我们可以从文化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为大众化路径寻找更多的虚拟路径。

一。网络路径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一)网络路径可以打破了文化受众局限。在传统文化条件下,文化受到时空限制,而网络的开放性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再以点对点的形式存在和传播,而是以点对面,面对体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因此,在网络条件下文化可以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这样的文化传播不再受受众的地域。时间。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自由抽取自己喜欢的文化内容。

(二)网络路径为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类型。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样不但可以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人群中获得不同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中对不同文化类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分析学习,大大增加了革新和继承所需的种类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网络路径改变了受众对文化偏激的理解。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仅限在一定范围内,容易受到时代背景。民族情节。地域特色和传授者的能力等硬性条件制约,这样的传播方式是短命和狭隘的。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世界,剔除外部文化和本位文化的糟粕,吸收并继承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这样才会使本位文化更加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

二。主义大众化网络路径选择的可行性

(一)主义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当代中国的主义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还必须通过大众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并接受检验。推动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程度广大。辐射范围宽阔。影响人数众多,这就使单一的教授式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大范围,多人数的传播要求,而网络路径的全球化和多点化也正好适合其内在要求。

(二)网络技术发展特点的要求。网络具备所有电子媒介的综合特点,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画。影视以及三维空间。虚拟视觉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整合与传播,使传播客体有全方位的知觉体验。当代中国主义具有理论本身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所以我们用网络的这些优秀特点,将生硬的理论以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大众在轻松愉快。自然而然中被吸引。

(三)网络受众发展状况的要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报告显示,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百分号,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而这其中可以很好的运用手机网络的人群主要是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他们对社会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播。思潮的演变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创造者,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巩固。

三。主义大众化网络路径选择的实现分析

(一)推动政府。学校为主体的主义大众化网络统一体。政府是研发和建设网络载体关键技术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是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平台运行重要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散地,是主义大众化理论逐步趋于成熟。把政府和学校结合起来,就是把路径和传播的主体。客体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整个路径链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系统

(二)实现主义大众化与网络技术的统一。主义大众化与新式网络工具相结合,是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又完全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网络化建设过程中,要将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放到从规划到管理的整个过程,使一种新的网络技术成为一种新的宣传方式。

(三)增强理论更新,将大众化的宣传日常化。虽然主义理论创建是源于社会实践,但作为真理的主义理论本身又有知识化,单调化的本质。基传播就容易游离于普通民众生活视阈之外,受众因感觉不到理论对于自己的意义而敬而远之。所以,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播主体的创造力,要深刻揭示主义对普通生命体的意义和价值,彰显其人文关怀。因此,以网络为媒介进行大众化的过程中,在内容上要从原理层面转向民众生活世界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理论思考层面,这样才能在这个内容为主和自主选择的时代,使当代中国主义成为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文化。

(四)规避主义大众化网络路径选择中的危害。时刻警惕各种非主义思想的渗透。网络文化从产生起就带有明显的霸权文化特征,这一特征的显现是以对网络技术的控制为基础的。因此,网络文化成为一个新的工具,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言论在此充斥,各种反主义的论调亦在此登场。因些在选择网络路径的同时就要明白我们将会面对的问题,坚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在各种文化冲突的环境中,将大众化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思政

作者简介:张尧,安徽省人,青海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

主义大众化的网络虚拟路径探索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湜思想政治理论課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4137字】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研究【2653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