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学界对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用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研究学校社会工作的少之又少,而已有的相关资料也仅仅是以社会工作的某一种实践模式比如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来介入学生的某一具体案例的研究,而以社会工作中的增权视角来来介入高校学校生会工作的文献几乎没有,且有的个别文献研究的也不够具体深入,理论基础也不够丰厚。
而相比高校学生工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传统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增权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社工工作反实证主义为基础,更加注重案主自身的潜能与自我发展,实现了对传统学校社会工作理论的超越。增权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社工工作,它对案主所关注的方面更为的全面,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增权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它从案主自身的潜能出发,重新审视大学生群体处于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学校生活中所面对的无权问题的多重成因以及所产生的失范行为,以发掘案主潜能来响应学生的问题和需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二次资料分析法,在借用学界已经有的研究成果数据何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了增权的基本内容,增权与传统学校社会工作的比较以及优势,以及增权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学校社工工作的具体介入策略等几个方面。论文网
二、增权理论的内容
(一)增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增权理论说白了包括增权(empowerment)是和权力(power)及无权(power-lessness)三方面,正如陈树强说的“增权”(empowerment)是和“权力”(power)及“无权”(powerlessness)密切相关的,要想了解增权的概念,首先必须了解权力和无权的概念,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而在对增权进行定义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权力的定义。陈树强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认为:“所谓权力,不外乎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亦即权力感。正是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及重要感。” 因此,我们其实可以把增权看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案主的自我目标或者心理状态的一个动态的良性发展。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增权并不是增加或者给予案主权力,而是通过关注案主自身的潜能和发我发展,从而鼓励案主激发自身的潜能,摆脱失权或者无权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把增权理论的核心理解为帮助将案主激发自身原有的潜能,摆脱自身无权状态,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失范,恢复个体原有的权力和潜能。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在此基础上,唐咏指出:“增权”是由权力,无权,去权构建起来的,而权能则是增权的核心概念。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成这种权能的增加,或者说这种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人们的主观感受,是人们感受到的一种权力感。当然,无权也不仅仅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人们缺乏某种权力或者说是地位或资源,它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一种内化的无权感,而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无权感,使人们对外界环境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使人们感到自卑自责,进一步导致行为失范,从而进入无权状态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无权与权力相对应,既指客观上缺乏与他人平等的权力,也指主观上的权力感缺失。范斌认为,个体的无权状态主要有三种形式:权—完全没有权力;弱权—有一部分权力,不足以正常获取改善生活和环境的资源;失权—原来拥有部分权力,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剥夺或失去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