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献综述
1、 核心概念界定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就学龄儿童而言,学校是学习、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他们在学校里不仅需要应对学习任务、收获知识和技能,还要处理与同伴、老师的人际关系,发展与满足社交与尊重的需求,而且通过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调节情绪、完善人格。学校教育中各种因素之间蕴藏着的复杂多变的结构与互动对学生现在的进步、成长以及成人后的生活发展均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实际调查出发,选取了杭州市某小学中段小学生及其教师为研究对象,拟考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师生关系情况,同时研究学校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了解校中段小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环境的情况,探讨教师心理健康,师生关系,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其对中段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以其为这一地区的中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心理与个性品质发展,为学生创设符合发展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成长环境。这既符合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改革方向,也能有效即时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致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广泛翻阅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著和研究报告,借鉴这些成功的心理教育经验,以目前的教育实际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实践意义
这项研究可以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涉及的许多方面如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教师素质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通过研究提出的针对性措施促使教师主动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可以借助其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发挥心理潜,形成健全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可以就此寻求合理的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综合助力的教育模式,通过各项活动开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体方式方法和积累经验。
二、 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一)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杭州市某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共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去除由于项目缺少填写和填写不一致的无效问卷14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92。89%。调查对象分布如表1-4-1所示。
表1-4-1 调查对象分布表
项目 男生 女生 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