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育公平论文网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起点,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对实现教育公平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公平又是保障社会公平地前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2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按功能分类,教育资源可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显性资源包括校舍、校园环境、教育基础设施资源等;隐性资源包括教师资源、生源资源、教学软件等内在资源。
2 文献综述
关于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国外与国内都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对这些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2。1 国外的研究
西方国家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基础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他们采取的做法也为我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供经验。在欧美国家,大多数国家的教育资金都由联邦、州、学区共同承担,但各国的国情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也有细微的差别。如美国为均衡教育资源,采取发放教育券、创办特许学校等一系列改革;法国在城市中处境不利的地区建立优先发展区,在农村则广泛推行集中的办学政策。[5]亚洲国家中,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以先农村、后城市的顺序实施。
2。2 国内的研究
国内的学者多从教育公平条件论出发,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慧、王晨等。他们把教育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把影响教育活动的内外因素作为分支。[6]也有学者从教育领域着手,认为均衡教育资源关键在于构建代教育技术,关注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比如中小学是否多元化、中等职业学校是否稳健发展。
3 当前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因笔者在上海市奉贤区A学校和J小学实习,所以笔者选择了A学校和J小学的部分老师、家长和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由于笔者实习时间、研究资源的限制,样本选择范围较小。但是,A学校是奉贤区郊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J小学属于奉贤区的城区小学,因而选取这两所小学作为调研样本学校,在奉贤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3。1。2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
(1)文献法。无论是研究选题、思路,还是调查研究和论文的最终撰写,都是要以文献的分析作为基础的。因此,文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比较分析法。本文将以上海城乡学校这两个教育主体的教育资源校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数据比较这两者在财力资源、教师资源、物力资源三方面的差异,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一系列现象提出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对策。
(3)访谈法。访谈对象选取的是上海市奉贤区A学校和J小学的老师、家长和学生,研究者随机对两校的师生、家长进行了个别访谈,汇总访谈结果。
3。2 当前上海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者认为:上海市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财力资源、教师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
3。2。1 财力资源的差距
财力资源的差距表现在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城乡基础教育生均事业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差距十分明显。2012年,上海城区小学、初中的生均费用各为8673。56元、13949。45元,分别比郊区多出3744。34元、5061。85元。甚至偏远郊区的生均费用还没有达到整个郊区的平均水平。[7]同年,虽然上海市政府投入教育经费高达710亿元,但是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由本就不够富裕的基层政府财政承担,致使乡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