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沉默的含义
“沉默”现象来源于交际学范畴,根据交际学相关研究表明,“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以,可以相对地将课堂沉默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的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二、小学课堂“沉默”现象的表现
(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选取李灵希望小学五年级一班一节语文课作为观察课,全体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法发现:学生在上课期间,总是似有似无的看看黑板,望望其他事物,亦或在下面搞搞小动作,注意力并不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老师一再提醒说注意听课,但这些“沉默”的学生似乎没有听到老师的规劝,整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并且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不当行为,长此以往便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表情漠然,不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在语文课上的观察,还发现学生的这种现象,某同学坐在座位上面无表情的听老师讲课,表面上看似很认真,但实际上他的注意力是否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这点老师也不是很确定,当老师提问这类同学问题时,该同学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或配合老师开展的任何活动,总以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老师的问题,当老师主动叫该同学回答问题时,该同学还是以沉默作为答案。这点让老师很困惑,究竟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困难,还是学生根本没有注意老师所讲的内容。
(三)不开口发言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总是不爱开口说话,其中一部分同学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但也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们认为老师所提问的内容过于简单,使这一部分学生不屑于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3]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们提出问题,某同学认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自己来讲过于简单,没必要举手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
三、小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
形成“课堂沉默”现象有多种原因,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教师方面分析
1.教师提问的不合理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思路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要经过接受-分析-归纳-运用这一过程,教师可能会忽略其中的某一环节,便对学生提出让他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得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老师的问题,只得保持沉默。[4]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后,本着巩固的原则,对学生提出问题加以训练。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需要一个过程,迅速的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学生将沉默作为问题的答案。
2.提问对象过于集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只顾优生,忽略差生,或者经常提问座位比较靠前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挫伤那些不被提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对那些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而言,学生会认为老师是因为不喜欢自己而不提问自己,时间长了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实际实习期间也发现,不少教师在上课时比较喜欢与座位靠前的学生,和一些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的学生进行互动。处在边缘位置的部分学生似乎从未去参与学习过程,在他们看来,反正老师也不会关注或者叫我们坐在两边或靠后排的学生回答问题,安心的听着便是。时间一久,他们便养成了放弃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又或者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学生会主观的认为,老师之所以不与我互动,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
- 上一篇:小学生教育的个案研究
- 下一篇:小学教师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
-
-
-
-
-
-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