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教学形式上重说教轻体验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以老师讲解为主,更多是“满堂灌”的模式。老师讲授的很多,小学生能不能听进心里,听了之后每个人的感受是什么,小学生能不能把教师讲解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付诸到实际生活中,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知识和事例只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是十分的贴切,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验。
(三)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轻实践
现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知识性的内容比例很重,而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起重要作用的实践性内容比例很小,这样的教学内容并不能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作用。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本里面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让诚信伴随着我,第二部分是我们的民主生活,第三部分是我爱祖国山和水,第四部分我们都是中华儿女。[1]期末考试时闭卷考试,学生就会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记在大脑里,当然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学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拓展知识,增加一些历史、地理、人文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但由于涉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性内容不多,因此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影响不明显。
二、造成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其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
以前的思想品德课程并不涉及升学考试,所以教师和学校领导没有对该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只是仅仅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学生也只是忙目的搞“题海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成绩。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品德教师是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差,难以驾驭多变的教学,而且不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认为它只是“副科”。在讲这门课时,他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拎起课本按照书上的内容直接讲授,甚至并不备课,教学方法完全就是“满堂灌”,单一、呆板,不能调动学生对其课程的学习兴趣。[2]小学生因其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所以想要引起小学生的共鸣确实不易,如果教师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按照传统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讨厌。可以说,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授课方式不能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时效性方面大打折扣。
(二)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长只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导致学生自己忽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人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智力的开发,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即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发展。[3]一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懂得道理,然后想学什么再具体学习,这个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要学科,这些课程学好了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甚至认为这些学科就是学生学习的全部。每次考试后,家长就只盯着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分数是否达到自己的期望,这样的行为无形中是给学生暗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其他并不重要,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就不会认真听讲,更不会积极主动学习,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是很不利的,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研究
- 下一篇:新课标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
-
-
-
-
-
-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