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心理学中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和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污蔑)[5]。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变化特点国内外的研究都很多。国外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与形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前儿童不仅表现出了更多的攻击性,而且这种攻击性是“工具性”的。随着儿童年龄增长,敌意性攻击所占比例逐渐超过工具性攻击。我国的有关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相类似。张文新的研究表明,对学前儿童来说,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一种以工具性攻击为主向敌意性攻击为主的变化趋势。李俊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攻击性行为大多出于一种公平的报复动机;无意的工具性攻击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言语攻击是最易被儿童模仿的行为[6]。

    目前关于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如大脑协同功能,情绪唤起水平;社会环境因素,如学校,家庭,同伴群体及大众传媒;个体因素,如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人格特点,社交技能水平等[7]。就家庭而言,它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由于个体早期生命都在此度过,因此,它又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家庭中的成员——父母,作为个体生命中第一个,且任期最长,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其言行举止会得到子女的模仿和示范作用,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持续的示范、导向、濡染、催化和校正作用, 成功的家庭教育, 能够为子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8]。父母教养方式一直被发展心理学家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父母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罹患心理疾病产生影响[9]。我国学者曾琦、董奇等在研究中发现,父母双方的严厉性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10]。许多儿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了3—6岁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格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优良品格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

    攻击行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小到生活中的唇枪舌剑,校园中常见的因一时冲动引起的斗殴事件,大到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都属于攻击行为的范畴。攻击行为对于任何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恶性影响,国外研究已经表明攻击行为普遍存在于社会中,并且造成严重生命后果的暴力攻击行为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攻击行为的结果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安全或者毁坏他人合法利益,所以对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的攻击行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于暴力犯罪以及精神病人的冲动攻击行为进行研究[11]。更重要的是我国攻击行为发生的比率正在快速增长,并且攻击人员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儿童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儿童时期的人格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其成年后的生活。儿童中的这些攻击行为会对其身心健康,同伴关系的建立及维持,健全人格发展,以及学业进步产生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经常受到攻击的儿童易产生抑郁,焦虑烦闷情绪,对他人产生恐惧心理,不敢与其他人接触,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表现,甚至严重者会出现轻生想法或行为;而对于攻击者来说,若不及时加以制止引导将会影响其以后的社会适应问题甚至是社会暴力犯罪事件。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关注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以此提出以下问题:(1)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攻击行为水平和攻击情势方面是否不同(2)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攻击行为维度及水平上是否不同(3)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是否产生影响。

  1. 上一篇:黑孩与小团圆媳妇艺术形象比较
  2. 下一篇: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的引导作用
  1. 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2.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调查研究

  3. 小学形声字教学方式研究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方式研究

  5. 城市隔代教养影响幼儿社...

  6. 幼儿隔代教养的现状研究

  7. 幼儿园中班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8.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9.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0.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2.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3.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4.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5.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6.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7.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