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教师可以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实现对文本的进一步感悟。
3.3 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且对不同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实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自主,即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实践,即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感知,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就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通过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读书、研讨、演讲、创作、调查等,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不妨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形式:
故事演讲组:自由去搜索课内外的故事,编写成演讲材料,定期在班上演讲。
文学创作组:通过自身的观察、想象,写出一些反映农村风貌、校园环境、时事政治等文章,并制作成作文集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