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与其他的写作形式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微作文可以与日记一般,有即时性的特点,但却没有日记那样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微作文可以和随笔一样,随性而发,但不如随笔来的“随便”;微作文可以与应用文一样,具有实用性,但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5]
(三)微作文的“微”来源于微博
“微作文”一般认为起源于微博,是新媒体发展下“微时代”的产物。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分享即时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更新信息,实现互动。“微作文”的“微”字即取自“微博”的“微”,沿袭其微小的特点。
“微”,小也。微作文的小在内容的短,简单来说,“微作文”就是内容简短的作文。但其范围较广,可以是应用文、议论文或记叙文,可以是评论时事,也可以是两三句抒发自己心情的文字。
(四) 微作文并非新事物
针对2014年北京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韩宝江对其中的“微作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中,就出现过类似命题的考查形式,而此次只是这类题型“重出江湖”。如199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中作文分为两篇,小作文是把圆想象成一个物体,写成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大作文是选“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其中一个写成不少于500字的发言稿或议论文。“微作文”只是借助了新事物“微博”形式把过去的“小作文”改头换面进入高考试卷而已。[4]
韩宝江主要将目光投向了高考,而我们将视线投向中考,就会发现,以“微作文”形式的题型一直都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仿写、续写、扩写、修辞等这些题型一直存在。如在2011年安顺市语文中考试题中,给出关于“美”的句子,要求仿照句子,写出一句话表达对美的感受。这是仿写一句话题型,也是“微作文”题型,而这是中考比较常见综合类实践题型。而早在2005年,陕西省、浙江省等就出现这类题型,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2005年浙江省中考题是以“文化浙江”为主题,设置了仿写栏目、名人介绍、写宣传语三道小题,这也是“微作文”的身影。
而我们平时的简单的随笔、日记、手机短信、旁批等都是微作文的形式,微作文早就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二 微作文的特点
(一)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1、生活中的微作文
微作文与其他的写作形式相比,更具实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的广泛。逢年过节的手机祝福短信越来越精细实用,微博微信的动态更新,阅读时的批注,请假条,留言条,老师改作文的批注、评语,以及曾流行过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都显示着微作文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2、试题中的微作文
在高考、中考试卷的考查中,题目也更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以2014年北京高考题为例: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
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论文网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