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采取了文献法来收集现存资料,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普遍特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探索可行性较高的舒缓途径,并分析已有服务模式在M中学的适用性。在确定整体的研究框架后,运用访谈法向A班级任课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咨询相关情况,深入了解该班级的相关情况,探索该班同学主要压力来源,把工作目标具体化。在聚焦特定问题并且制定明确目标之后,采用实验法在A班级中随机选取15名同学开展小组工作,在完成整个小组工作后将实验组的同学与班级内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分析小组工作介入成效。

(一)文献法

通过对专业文献、学术论文、期刊观点的归纳整理,寻找中学生面对压力的应对模式,分析文献中制定的措施和解决方法。结合“人在环境”的观点,问题可能单独源于个人,也可能在于环境的漏洞,将文献中所列举的问题解决策略,从环境与个人两个实施层面进行分类整理,并参照实施的条件以及适用的情况进行甄选。

(二)访谈法

采用访谈的方法,从M中学抽取A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班级的语数英三门任课教师、八名学生代表及其父母进行访谈。通过学生的反馈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咨询,探究不同成绩以及不同学习态度下,教师与学生对彼此的期望。了解在“升学”这一重要任务下,青少年在学业与其他成长议题间的抉择情况。通过与父母的沟通,了解中学生的成长历程,明确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以及双方产生冲突时的反应。通过对学生本人的访谈,了解同辈群体、家庭环境、教师引导对其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学生的兴趣与优势。

(三)实验法

首先,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对A班同学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其次,随机抽取15A名同学作为实验组,其余同学为对照组,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1)建立因果假设:小组工作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自我认知,促使其人格健康成长。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按可比性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A班共有45名同学,选取15名同学构成小组成员,作为实验组。同班级内余下的30人为控制组。

(3)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为小组活动进行的频次(小组工作进展程度),因变量为小组成员在人际互动、学习成绩、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4)对因变量制定一个合适的测量:人际互动变量通过教师、同学等反馈作为参照;学习成绩以校内统一测验为准;家庭关系通过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时间为测量单位。

(5)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前测。

(6)对实验组实施实验刺激(即让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对15名组员进行小组工作介入。

(7)就因变量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后测。

(8)通过对比分析检定假设,从而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

上一篇:旅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研究
下一篇:井冈山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实践探究及其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茬高...

高校辅导员如何茬學生工...

浅谈學术道德规范茬研究...

浅论高校辅导员學生工作...

中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使用研究

职业學校班主任教育管理...

再议中职學校体育教育工...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