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4。4。1课程教育 11

4。4。2环保教育来源 11

4。4。3环保组织 11

4。4。4环境观来源 12

4。5高职类 12

4。5。1课程教育 12

4。5。2环保教育 12

4。5。3环保组织 13

4。5。4环境观来源 13

4。6在徐院校横向分析 14

5  在徐州高校学生环境伦理观的问题 16

5。1各高校学生们表现的共性 16

5。2各高校学生们观念的差异 16

6  结论和建议 17

6。1结论 17

6。2提高在徐高校学生环境伦理意识的建议 17

6。2。1学校教育 17

6。2。2家庭教育 17

6。2。3自学教育 18

致 谢 19

附 录 20

参考文献 23

引  言

环境伦理教育,广义上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建立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和绿色消费观,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狭义上讲,就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的传播、环境伦理的培养、环境道德的教化和环境素质的提升等各种活动。总而言之,环境伦理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有关环境的德行、人格、良心养成的教育[1]。环境伦理观主要有生命中心zhuyi观(认为所有形式的生命具有同等的价值,所有生命都应受到尊重,人类不是万物的中心。)[2]、地球整体zhuyi观(不仅生命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包括土地、岩石、自然景观都有固有的价值和权利。)[3]和代际均等伦理观(我们对自然界的道德和义务,最终源于人类各成员间所承担的义务,在享有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上,我们的后代和我们具有同等的权利)[4]。

蒋柳萍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这篇文章中提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观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很大的优势[5];李伟诗在《环境教育的主题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有效路径探寻》这篇文章中探讨了环境教育主题教学模式的内涵、价值及理论基础,总结了主题开发的原则与主要方法,探讨了该模式的总体特征,建构了该模式的基本结构。证实了主题教学模式对环境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具有可行性[6];朱建军、常薇、陈景文等在《大学生环境观念调查》这篇文章中为了了解人们的环境心理,组织北京林业大学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辅修专业学生做了对大学生环境观念的调查。证实了不仅要进行环境观念的教育,还应当进行具体化的行为方式的教育[7];王国聘和李亮在《环境伦理教育走向实践——我国的探索及国外经验》这篇文章中提到科里考特于1971年在威斯康星•斯蒂文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环境伦理学”课程,希望通过此门课程转变人们的环境态度,建构环境伦理规范,促进环境伦理观的实践[8]。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研究
下一篇: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之路径与评价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伦理诉求【3915字】

马克思主义伦理视域下大...

网络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學生马...

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

新媒体环境下大學生马克...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