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仍然处于开拓阶段,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处理校园暴力的实践案例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全国中学校园这一范围过大,因此本篇论文研究对象定为上海市的某初中校园,尝试通过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来处理发生在校园的校园霸凌事件,同时,论文将关注点集中于传统治理中通常受忽略的受欺凌者,尝试通过个案工作帮助受欺凌者摆脱阴影。因此,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来探讨校园暴力的治理,对探索创建阳光健康中学校园、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基础
(一)本文核心概念
尽管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然而它在理论界依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目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来界定校园霸凌(也就是校园暴力)这一概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篇论文中所指的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即校园霸凌。
目前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对校园暴力下定义,大体存在的分歧可以划分为以“校园”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5]
综合以上两种对校园暴力的不同理解与定义方法,以及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是上海地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校园暴力概念的定义上不宜范围过于宽广,并且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关注对象也仍然是学生,因此不将老师为重点纳入概念范围。同时,采纳朱作鑫的观点,即校园暴力的作用对象应当针对人,而不是财物或其他设施,比如泄愤式的破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就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而欺凌弱小、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或组成小团体、通过各种不当行为对某一同学造成心理、生理上的伤害,这种情况则是本文要讨论的范围。
因此宜将校园霸凌定义为以下内容:发生在校园内外,行为人可以是某一同学或某一学生团体,针对其他学生有意实施的长期且具有反复性的生理或心理的暴力行为,可以界定为校园霸凌。
(二)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在校园暴力这一课题下,“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中学生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中学生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中学生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帮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最终达到目标、实现其理想,帮助校园暴力的遭受者或是施暴者回归正常生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三)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中学生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中学生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中学生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包括在面临校园暴力时老师和家长所能给予的支持。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中学生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中学生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中学生,也即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社会网络来帮助他们摆脱校园暴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