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概述

   (一)概念界定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2]这一行为的目的主要表现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幼儿“告状”的原因有很多,类型也大不一样。通过观察法发现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告状”行为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大班幼儿进行观察,通过在幼儿园中的观察和访谈收集到的多例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总结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改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减轻大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价值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里指出要“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学会和睦相处。”基于此面对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的行为就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遏制,应该是有针对性、有区别的对待,全面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学习与发展要求,提出了针对幼儿行为表现的理论研究,从而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频繁和复发的特性。[3]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的行为事件,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合理的对策。从而引导幼儿学会解决简单的交往问题,并培养他们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锻炼提高幼儿的探索和实践等能力。也为幼儿基础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帮助解决当前幼儿教育中“告状”问题频繁,原因理由众多教师应对不暇的现实情况。论文网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对50名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和对老师的访谈记录显示出幼儿园大班幼儿每天发生的“告状”行为的幼儿有26名,其中有些幼儿会出现重复告状。通过观察记录,这26名幼儿每天一共会发生52次“告状”行为,每一种类型的“告状”所占的比重如图所示:

“告状”类型 “求助”型 “试探”型 “检举”型 “关爱”型

百分比(%) 46。15 23。08 15。38 15。38

   (一)“求助”型告状,幼儿过度依赖成人

    【案例一】幼儿园孩子下午放学的时候会在园里排队等家长来接。这个时候幼儿园显得有点拥挤,孩子也比较焦躁,排队的过程中大班幼儿郝道广哭着跑过来告状:“老师,郝博文打我。”郝道广一边说一边哭。老师蹲下询问:“郝博文为什么打你呢?你骂他了吗?”郝道广说:“没有”。然后老师和他一起去找郝博文问清楚,郝博文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不小心碰到他了。”但郝道广说就是故意的,老师让郝博文向郝道广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打其他小朋友,不然的话小朋友就都不喜欢他了,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研究
下一篇: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缓解研究

杭州市幼儿园幼小衔接状况调查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师理答行为研究

幼儿教師职业道德现状及培养對策【1901字】

幼儿园道德教育现存问题...

借助信息技术,優化幼儿道...

當前幼儿道德启蒙教育中...

新入园幼儿入园适应策略的调查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