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马歇尔的集聚理论
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而产生的集群效应,他把规模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的规模即外部规模经济,第二类是单个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效率即内部规模经济[2]。他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相关企业利用地理位置上接近的优势,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无法在内部获得规模经济的单个企业可以通过外部的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由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
马歇尔认为,企业形成特定的相关集群之后,有利于新创意、新技术在企业之间进行传播和应用,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通过创新来不断的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在激励相关的产业加入其中。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技术工人共享的市场,企业的需求者和劳动力的供给者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获得自己的价值。
1。2。2 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首先用产业集群来分析集群的现象,他从组织变化、经济效率和价值链等方面重新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对每个国家和地区具体特色产业集群来分析相应国家的优势,他认为,国家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而政府的目标是给国内企业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3]。“钻石模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四个基本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和两个附加要素(机会和政府)而展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只有协调好每个要素,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1。2。3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是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克鲁格曼在1991年发表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一文中,通过直观的形式阐述了相关区域为实现经济成本最低化而实现的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还提出了关于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概念,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群模型从理论上讲述了目前产业活动的常规趋势,并且讲述了由于外界现状的约束,如政策倾斜、人文环境等原因,产业集群的格局是多样的,在特殊的环境之下会对产业集群的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献综述
2 长三角产业集群的概况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的入海口,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纽带,也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根据2010年国家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划分》明确提出了相关内容:“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苏州、常州、无锡、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台州、绍兴、嘉兴、舟山16个城市为核心区,统筹两省一市的发展,辐射泛长三角地区”,所以广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指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两省一市,狭义的长江三角洲就是指一个直辖市和15个地级市,那么狭义的长三角具体的地理位置如图3:
图3:中国长三角各城市区域位置图
资料来源:中国区域地图
据此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故下文中涉及的长三角都是指这16个城市,接下来了解一下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2015年中国城市综合综合竞争力》评比前10名中:上海第三、苏州第七、无锡第十而且前50名长三角占了15个。与此同时,长三角也是“产业集群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14年公布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中显示,中国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100个城市当中,浙江有36个,上海2个,江苏17个,占55%,其中长三角16个市中占40%,具体如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