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剔除了所有个体固有偏好因素后,我们认为,理性的行为人都是偏好公平规则的。公平规则偏好,或者说不公平规则厌恶,是公平偏好中的一种。公平偏好包括两种(李玉洁,2012):优势地位下的公平偏好和劣势地位下的公平偏好。对于公平规则偏好而言,意着无论本人处在规则的优势一方还是劣势一方,均存在个体效用损失。
2.2  实验测度
    现有文献对于规则不公平厌恶的测度主要基于独裁者实验和最后通牒实验。主要考量具有不公平规则厌恶属性的受试在不公平规则下的行为决策,我们的假设是被试由于厌恶不公平规则,会做出相对公平的决策(Colin,2003)。
2.2.1  最后通牒实验  
    在标准的“最后通牒”博弈中,双方要分配一笔财富,其中一方是提议者,只有一次机会提出分配方案,另外一方是回应者,决定接受或者拒绝分配方案。如果回应者接受分配方案,则按照提议者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分配,如果回应者拒绝接受分配方案,则博弈双方都得不到任何钱,且博弈结束。基于传统自利和理性人的假设,提议者一方会分给回应者尽可能少的钱(只要大于零),而回应者一定会接受,因为聊胜于无。但在真实的实验中,提议者分给对方的比例在40%—50%居多,而低于20%的分配比例会有较大可能(实验测度为60%被拒绝)(Colin,2003)。这与传统自利人假设相矛盾,因此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最后通牒游戏由于有双方的互动,由于担心对方会拒绝,因而提议者的分配行为会有策略性的因素,但是却为我们从回应者角度考察人们的“不公平厌恶”提供了方便(孙睿杰,2010)。  
2.2.2  独裁者实验
相比较之下,独裁者试验的规则公平性更低,因为它剥夺了回应方的否决权,回应方因此而变成了接受方,只能接受提议方的分配方案。按照传统的自利人假设,在这种不公平规则下提议方应当独占全部财富而接受方所得为零。然而实验表明,虽然独裁者实验中提议方的分配比例要低于最后通牒实验,但平均数依然达到了20%—30%(皇甫刚,姚钰佳,2009),这说明提议方在做决策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绝对财富最大化,还有相当一部分其他因素在里面。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成因分析
下一篇:中国企业境外股权融资的发展与现状

基于CreditMetrics模型的商业...

共享经济在国内的发展现...

基于O2O共享经济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

物美双十二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网络旅游经济背景下旅游...

基于互联网的生鲜农产品...

会展场馆服务场景的观众...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