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关于汇率的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均衡汇率理论和国际收支法是研究汇率问题几大主要的学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内容是国家之间的汇率决定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那么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计价的话,将会小于实际值,但这并不能表示中国变穷了。如果以人民币计价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并且对于中国这样的出口贸易大国来说,进口货物对于人民的生活影响较小,那么货币贬值并不能导致中国人的生活质量的下降。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可贸易商品与物价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P=eP*。因此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主要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基本经济环境对汇率存在影响,该理论成为均衡汇率理论。该理论主要采用FEER模型,本质是宏观经济的均衡,即经常项目等于资本项目。FEER方法主要关心经常项目。国内总产出或总需求、国外总产出或总需求是经常项目的实际有效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资本项目均衡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根据与其相关的基本经济因素。由此看来,在考虑实际汇率时,必须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国际贸易量、国际直接投资等的影响。
国际收支法认为国际收支主要是受货币的影响,所以调整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通过货币贬值、进口限制、外汇管制、关税和减少支出此类吸收政策,变向增加货币供给以此来满足货币需求,或者减少了货币需求来满足不充足货币供给,以此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简单可以用公式表明:H=R+D。该公式中H代表总的货币供给,R代表着国际储备,D代表着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国内金融资产又称为国内信贷。因此笔者将国家的外汇储备在后文纳入了重要汇率影响因素之一。
1。3汇率问题的研究成果
Frankel(2012)提出货币的国际化会带来两种影响,一方面国际化使得对该货币的需求上升,进而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该货币的汇率上升;另外一方面,由于该货币的国际需求增大,也加剧了币值的波动。Cline& William(2010)利用FEER模型预测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数值,得出2009年3月人民币被低估约32,8%,且有望被更加低估。Lo(2010)认为伴随着人民币不断国际化,未来人民币甚至可能替代美元成为重要储备货币,这将会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Landy&Douglas(2014)认为人民币大多用于进口贸易而非出口贸易,那么这就意味着离岸的人民币数量会大大增加,那么这一局势将会增加在岸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唐文彬(2007)使用一元回归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和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孙音利用模型进行多元回归,研究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有外汇储备、两国利差和FDI。张志敏、费超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使用汇率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利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汇率都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彭涛基于PPP理论对我国的汇率进行深入探索,得出基于当前我国国情,制度选择和政策需要来主要决定人民币汇率。雷颖慧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哪些,并且建立实证分析模型,中美利差、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外汇储备水平、人民币货币供给量和国际收支水平都能产生重要影响。
2。人民币加入SDR以后影响汇率因素的变动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最早于1970年发行,是一种账面资产,用于平衡国际收支,清偿对国际基金组织的负债,因此也被称为“纸黄金”。其出现是为了避免美元作为单一的国际储备货币而产生的“溢出效应”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一篮子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称为更加安全稳定的国际储备。人民币在2015年11月加入了特币提款权,加速了其国际化的进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道路往往是从计价货币开始,然后成为清算货币、投资货币,最后成为储备货币,目前世界上所有货币当中成为储备货币只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