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商业银行谋求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各家银行正在大力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不仅从纵向上在银行已经发起网上银行、财务顾问等许多非利息收入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服务的类型。往横向的角度来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变得越来越密切,它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互助互补,共同协作从而解决了各个金融领域的经营问题。然而,非利息收入业务同净利息收入业务一样,自身存在着诸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并且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理财、基金销售、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等非传统领域的专业化优势不强,银行承担的风险大于各领域内的专业化企业,使得非利息收入业务自身的风险可能并不比净利息收入业务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银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向如果过于分散,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之间有很大的可能相互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
此次研究的价值为以下两点。首先,从概念的角度来证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作用到底是积极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其次,探索在历史的实践中,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是怎么样的。它和自身的影响因素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是呈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呢?还是说存在更多因素更多庞杂的原因。使得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也不忘经营的安全性,为我国商业银行寻求合理的收入结构,维持稳定的收入增长水平提供依据。
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要对当下中国所有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结构来做一个系统的解析。不仅如此还要以银行的存贷比,非利息收入占比等等数据作为参考来建立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研究基础之上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到底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会站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阐述最近这些年中国银行收入结构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特别是以非利息收入这一点做为重点来进行研究探索,同时也探讨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我们将采用银监会的年度监督报告中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在变量的选择上,我们采用存贷比、资产利润率、净息差、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充足率这五点作为自变量,将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因变量。
二、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构成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的概念是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过程中的每一项收入来源的总结,它一般是将其收入划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外的收入这两个版块。遗憾的是,因为营业外收入并不是银行日常经营所带来的盈利且具目前还有不稳定性,所以本文着重研究营业收入的构成以及现状,营业外收入就不再继续研究讨论。
营业收入的概念其实就是其字面意思:商业银行在从事金融工作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盈利的总和。一般来说可以在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中,将银行的营业收入(operating income)分为净利息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和非利息收入(non interest income)两大部分。
一般来说,利息收入是指商业银行在通过发放贷款时所获得的收入,并且需要减去其吸收存款所需要发放给存款人的利息来进行计算。关于利息收入,我国的每一家银行对利息收入的定义都大同小异。通俗的来看,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银行发放贷款、从事租赁活动、同行拆借所获得的利息资金收入。
(2)银行购买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应税债券并从其中获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