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对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阐述,一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就其组织结构进行图示及说明,分别指出供应链金融中各个参与主体的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另外,对其三种融资模式进行介绍,为下文识别其各自的风险控制点做好铺垫,并与传统融资模式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从方方面面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进行概述,为下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展开打好理论方面的基石。
3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迫使我国商业银行在继续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了改革创新的步伐,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愈演愈热的趋势下,各大商业银行都不甘落后,将其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代表产品陆陆续续的推向市场。其中,作为引进国外先进供应链金融理论的先驱,深发展根据国外商业银行的产品增设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行的“融x达”系列,兴业的“金芝麻”,北京银行的“资金快链”,建行的“融链通”等等。虽然各种金融产品的名字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但实质上都是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一些变异创新,或是有针对性的为某一类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品创新给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了福音,但同时隐藏在背后的是不断暴露的风险,这些风险给供应链上各方参与者带来了金融隐患从而造成实际的损失。在实践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信用风险,在传统融资模式中,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违约行为,而在供应链金融中,参与方的增多使得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可以依靠实力强大的交易对手方从而提升自己在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地位,因此商业银行还要对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质押物的担保信用水平以及物流企业的监管水平进行考量。就目前普遍存在的三种融资模式来看,不同的模式下主要的风险控制点也不同,因而本章分别对着三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点进行剖析。
3.1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保兑仓融资模式可以概括为图3。1。由图中流程示意可以看出,保兑仓融资模式主要是在原材料的采购阶段,其风险主要来源于:首先,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贸易的真实性是银行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保兑仓下核心企业充当反担保的角色,因此要重点考察核心企业的回购能力;其次,质押品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保兑仓下,质押物属于动产,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若价格降低,银行就会因担保品价值不足而产生损失;最后,物流企业作为贯穿整条供应链的独立第三方,除了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还起到监管者的作用,但有时会因为内部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使得监管风险的产生。
3.2 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融通仓融资模式可以概括为图3。2。同样从图中流程可以看出,融通仓融资模式主要适用于存货的运营阶段,其风险首先来源于作为质物抵押的存货,质押存货的流动性和价格稳定性在融通仓模式下是十分重要的,而且需要明确质押物的产权;其次,融资企业对存货的销售情况也是风险因素之一,若其无法按时拿到货款,银行就只能对质物进行拍卖来减少损失;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中立,要对质押物的价格进行及时评估,减少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并加强自身控货提货的流程设计。
3.3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以概括为图3。3。从该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可以看出,应收账款模式主要是在产品的销售阶段,银行应首先对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进行审查,防止融资企业虚构应收账款的欺诈行为;同时,债务方应对银企之间的应收账款票据转让持同意意见,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步通知环节,但这一环节对转让的合法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者,债务企业的资信水平也是信用风险的一个来源,银行若无法跟踪掌握债务企业的运营情况可能造成收不回账款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