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序列同源克隆法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种属关系越接近的生物,具有较高的进化保守性,因此,他们的基因序列越相似。序列同源克隆法的原理是,以同种属之间已经克隆的基因为基础设计分子探针,用这个探针筛选想要的某一特异物种的基因的cDNA文库,从而得到想要的目的基因。
1。4。3 转座子法
转座子是生物体内发现的一小段可以自由移动的核酸序列,它可以从染色体上原来所在位置断裂或者拷贝下来,环化连接后插入基因组的其他位置,并调控周围基因的表达。转座子标记法的原理就是构建一个含有转座子和标记基因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个载体转入植物体内,然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现的特异性表型是否是由于转座子的转座作用引起的,如果是,就可以通过载体上的分子标记将目的基因克隆出来。文献综述
转座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构建包含转座子并具有特异性识别标签的载体,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基因枪轰击法或者其他生物化学的办法,将这个载体导入植物体内,筛选后代,分离得到纯合突变体并观察表型,利于载体上的特异性识别标签,获得插入位点两翼的序列,通过序列对比或者分子探针的办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后通过互补实验验证基因的功能。转座子标记法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重要基因的克隆,目前用这种方法克隆得到的基因有:水稻发育相关基因OsCPI[9-10]、玉米抗真菌基因HMI[11]等。
1。4。4 图位克隆法
图位克隆法又叫做定位克隆法,是1968年由剑桥大学教授Alan Coulson首先提出的[12]。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事先不知道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和序列的情况下,准确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快速高效的克隆到基因,但是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当某一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时候,图位克隆就很难有效定位到基因,必须通过多次高代回交,逐个定位。或者当性状由表观遗传突变引起时,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用图位克隆的办法,也很难精确定位到目的基因。又或者如果目标基因位于端粒上或者基因组中重组率很低的位置时,用图位克隆的办法,也很难精确定位到目的基因。目前通常采用多种克隆方法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