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6 菌株QH1受KCl盐梯度胁迫3小时后的死活细胞比例(2) 13
图3-7 菌株QH1受KCl盐梯度胁迫3小时后的死活细胞比例曲线 14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2-1 缓冲液母液A、B混合比例 9
表3-1 菌落形态及菌体特性统计结果 10
表3-2 菌株QH1在不同胁迫时长后的死活细胞比例 12
表3-3 菌株QH1受KCl盐梯度胁迫3小时后的死活细胞比例汇总 13
1 绪论
嗜盐微生物是指能在高盐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微生物,常见于盐湖、盐碱地、海洋等环境中。根据嗜盐微生物对盐依赖程度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耐盐菌,是指一类最适合在无盐条件下生长、又能够耐受一定的盐浓度的微生物;第二类为广域嗜盐菌,是指一类在从无盐到有一定盐浓度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最佳条件需有一定盐浓度的微生物;第三类为嗜盐菌,是指一类生长于且最佳生长条件必须含有一定盐浓度的微生物。根据生长最适的NaCl浓度范围,又可把嗜盐菌分为轻度嗜盐菌(1.17-2.93%)、中度嗜盐菌(2.93-14.63%)、极端嗜盐菌(14.63-30.4%)[1]。
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内,是中国最大的内流咸水湖和重要湿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四面环山,湖水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湖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湖水盐度略低于海水,盐度范围在14.3-16.0 g/L[2],高盐、低压、缺氧的水体环境中富集着多种嗜盐微生物[3]。目前针对青海湖嗜盐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嗜盐机制、分类进化、菌种多样性的研究报道较少。与传统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相比,流式细胞仪在收集大量细胞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细胞荧光强度的差异,从混合细胞群中鉴别出不同亚群,并对每一亚群的比例做出精确定量。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流式细胞术的分析分选功能,本论文通过采集青海湖湖水,筛选分离纯种菌株,对其分类学地位及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青海湖水环境中嗜盐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为未来对其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
运用逐级梯度稀释、平板涂布、平板划线方法,从青海盐湖水中分离纯化得到菌株。
2.1.2 培养基
嗜盐菌培养基:酵母膏(Oxoid)10g、蛋白胨(Oxoid)7.5g、琼脂粉(Solarbio)20g、柠檬酸三钠3g、七水合硫酸镁10g、氯化钾2g、氯化钠100g、蒸馏水1000 mL,pH值7.0。配制好的培养基于121.3℃高温灭菌25分钟。
2.1.3 实验器材
LDZX-50F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THZ-C恒温振荡器、BD Accuri C6流式细胞仪、移液枪、pH广泛试纸、Nikon YS100光学显微镜、UV-7504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nke TGL-16G高速台式离心机、DYY-6C电泳仪电源、DYCP-31DW电泳槽、DHP-9052电热恒温培养箱、MP2002电子天平、GelX152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EW-6000Q旋风微型离心机、DHG-9240C全自动电热干燥箱。
2.2 方法
2.2.1 嗜盐菌株的纯种分离
将盐湖水水样进行逐级稀释后,用涂布平板法将其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把平板倒置放在37℃恒温箱中培养36小时后,挑取单菌落,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多次划线分离再培养,最后获得纯菌种。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用灼烧灭菌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纯菌种单菌落,自斜面底部开始作“Z”状平行划线,将纯菌种接种在斜面上后,放于冰箱4℃下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