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对象是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2位数学教师,两位教师都具有数学专业(师范)本科学历。两位教师笔者记为教师A和教师B。教师A已有教龄10年,教师B教龄6年。笔者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选择两位教师执教的《5的乘法》,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录音与分析。笔者此前已在两个班级多次听课,因此,教师学生已经习惯了笔者的听课与录音。

4.2  研究数据的收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用音频工具记录了课堂教学,然后反复听录音,并结合文本课堂实录进行整理分析。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1提问方式分类

   (1)自问自答: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学生回答,教师自己回答问题的现象。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没有解答的能力,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为避免尴尬,直接自己回答,进入下一个环节。该种提问方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负面影响较大。

   (2)一问一答:

    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名一位学生回答的现象。教师可以提问自愿举手的学生,他们可能已经思考的较为全面,让他们回答。这样做既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一个接近标准答案的模板,为将要得出答案的同学提供一个“翘板”,实现思维上的跳跃;同时,教师这个举动也充分肯定了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肯定这一行为,促进全班同学对老师抛出的问题更加积极地思考,积极的回应。教师也可以提问未举手的同学,该同学可能还思考不全面,教师加以引导,同样可以帮助其他未思考好的同学,为未能思考好的同学留有思考的时间,为思考好的同学提供完善自己答案的时间。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能够最直接的反馈给教师,被提问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未被提问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未能得到。

(3)一问多答:

    教师提出问题后先后让多位学生回答的现象。笔者把一问多答的提问方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第二步:教师点明学生回答。这时可以让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先回答,他回答得不够完整,然后再请和他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来补充。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不同学生的补充,最后得到完整答案,最后再请学生把完整答案说一说。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只有把题目和答案完整地说出来,学生才真正懂得题意,理解题目,而且在这过程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等。第三步:同桌互说,师指生说。同桌交流,分别把刚刚得到的答案说给对方听。等同桌说完后,教师点学生说。这时,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问多答的提问方式,适用于,稍微较难的知识点的教学,步步引导,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掌握的教学目标。在第二步骤中,也可以先让优等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很快把答案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这样的话,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和学困生就没有思考时间了,为了弥补这样的缺憾,可以让优等生多说几遍,给别的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一问多答的提问方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到所有学生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4)一问齐答:文献综述

上一篇:变换法在求解常微分方程中应用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指数和银行指数的联动性分析

浅谈中学数学函数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浙教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

浅谈圆周率

中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

论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