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托责任观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情况。但是,若将受托责任的认定和终止成为进行研究会计理论的起点,那么还有以下一些局限性:
(1)受托责任观学派强调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的整体完整性,认为完善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是确保会计实务的正确性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内容的复杂性,难以保证两者的完善性,所以一旦在会计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那么确定问题的根源这一行为就变得更加困难。
(2)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受托责任观学派强调客观性胜于相关性,因此要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历史成本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一直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记录,忽视市场的变化,只会弱化它的服务功能,做不到真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3)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观学派很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按照这一思想,会计人员往往忽略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容易丧失完善会计信息的积极性,难以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2 决策有用观学派
决策有用观学派是在资本市场日渐发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局面促使人们需要有大量可靠且相关的会计信息,从传统的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定量信息和确定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和不确定信息,从而进行权衡,选择风险小、收益大的投资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总是要借助于会计系统[4]。因此,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以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的有用信息,主要有这两方面: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和关于经济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它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决策有用观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较受托责任观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
(1)对会计信息的评价具有主观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2)“决策有用”与审计目标的不协调。从审计产生的背景看,审计的产生在于受托责任,而不是决策有用,如果会计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审计就可能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