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音景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城市环境声学,生物声学和声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空间模式和相应的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在多空间格局中研究空间模式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有益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决策制定。而声音景观可以反映许多生物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模型。在大的空间格局中可以进行声音景观的相关比较,因此音景生态学能够在生物地理学领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生物地理学家们长期研究,物种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是如何随着生物物理梯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一体化的音景生态学能够在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另外,音景生态学的综合研究还需要了解几门其他的相关学科,比如城市环境声学,生物声学和声学生态学[7]。城市环境声学主要研究与建筑环境相交织,在公共场所由典型活动所产生的声音的集合。它对调查建筑环境,人工声模式,在环境中声音传播的物理特性,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声景结构。生物声学的研究历史丰富,它的交叉学科包括动物行为一体化,动物发声的机制,演化基础,交流和栖息地特征,动物生理学与解剖学,定时发生等。声学生态学能够帮助生态学家们更好的理解声音景观。音景生态学与其他多个现有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音景生态学与多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
2。2音景生态学研究对象
声音景观是在同一地理景观中,同时发生的不同声音的混合。根据声音的来源可以分为地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
2。2。1 地理声
地理声是由风、火山、海浪、流水、雨、雷暴、闪电、雪崩、地震和洪水等非生物天然成分产生的所有声音,代表与其他的声音可以重叠,混合,或掩盖的声音背景。地理声与地区(陡度、 博览会等)的地貌特点,气候条件和当地的天气有很大的关联。地区的地形,例如山谷,峡谷,脊,悬崖,决定声音的传播,强烈影响声波的退化。风场、 空气湿度和温度影响声波的传播模式。在水环境中、深度、盐度和温度是声波传播的重要驱动力。文献综述
2。2。2 生物声
生物声定义为,在给定的生物群落中,由活的生物体所产生的非人类声音[8]。每个生物群落区,和生物群落内每个景观补丁(流域),有独特的生物声。在温带陆地生物群落,生物声,绝大多数是由鸟类,青蛙,昆虫和哺乳动物产生的。
在热带地区,昆虫和青蛙占主导地位,其次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在淡水环境中,昆虫和鱼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浅的海水中,甲壳类动物是主导“音乐家”,但在深海水域,鲸鱼、 海豚和杀人鲸(逆戟鲸)是最常见的 生物声来源。虽然克劳斯认为不包括人类声音,但是必须考虑人的声音。这种声音表达的复杂性和可塑性是人类声音的显著特点。
生物声根据纬度、季节和一天内时间的不同,生物声有不同的模式。事实上,发声动物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更加活跃(例如,在黎明和黄昏时鸟和青蛙合唱),活跃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鸟是春天在音响上活跃),随纬度变化(例如,在热带地区,鸟类在所有时间都一直活跃,但是在高纬度地区,非繁殖季节鸟类比较安静)。在亚热带地区,季节的不变性降低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而在北方和极地地区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最大。这种推理可以应用于陆地生物群落:在海洋的生物群落区,其他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比如水流、 透光、 海深度和水体透明度等。可以根据气候变化下的物候周期的变化,预测声音活动的长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