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第二课堂”,但是高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多数社团经费短缺、硬件设施缺乏、活动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社团管理混乱、财务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42450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将中外高校社团进行对比,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给国内高校社团发展提供启发。廖良辉进行了中美社团对比研究,分析了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现状及社团成立与审批、经费与活动、管理与发展的差异,建议高校要为社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尤其是客观的物质经费支持。蔡燕、徐善花 收集整理韩国大学学生社团的概念、历史、类型、管理、活动、经费、作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人数、原因、动机、频率、满意度等方面介绍韩国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状况[ ],认为我国社团应该在丰富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张群卿、隋丽丽:对比中美社团,指出中国社团是多靠辅导员管理,没能做到依法治社,按照严格的规章来管理社团;他还对比中日韩三国社团,说明中国社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日韩社团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或者传承国粹,学生加入社团也是为了学习技能,建议国内高校社团建设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论文网
国内对于高校社团发展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社团发展的问题、原因提出一些发展建议。朱军主张社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活动中对学生社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强调对社团的规范管理。张文学认为要高校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积极支持社团发展。任志宏、赵平,认为要明确学生社团指导思想,管理理念要与时俱进;注重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的实地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团管理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张永民、徐文媛主张要实现高校社团内涵式发展与绩效管理,建立高校社团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工作效率改进,促进团队凝聚力。
关于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些具体模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朱飞从社会互动理论视角,提出了“学校引导、学生主动、制度保障、社会协同”的社团发展模式。金武州从团队建设管理视野审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提出了“团队型社团”的发展模式。王运东、刘桂宇从社会管理理念视域,提出了“教师指导,研本互动,各方参与,全员共治”的社团发展模式。王永胜提出了二级会员制、校内结构接轨制、活动立项制和校外社会整合制模式。李宁、靳丽提出了“能力培养模式”主张在社团要积极为社员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培养社员多方面能力,在社员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团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很多学者对高校社团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社会整体层面分析国内高校一般性的问题,关于社团运作模式仅仅是提出了一些概念和设想,这些模式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究竟实效如何不得而知。本文具体分析了江苏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的发展模式,通过实事求是地介绍其发展的模式为高校社团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舟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创新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14.10月.下期
[2]张蕾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措施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04.25
[3]樊慧君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研究[M]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02.26
[4]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 向弱者伸出援助之手十年历程与启示[J] 人权 200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