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中说道;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寻找到创新的闪光点,正如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奥古 “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斯特罗丹所说: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无尽的源泉。
马正平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认为动力学教育观和教学论的四条基本原则:(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兴趣,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技能的心理动力。(2)促使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主题心灵背景的素养、素质,从而产生强大的信息动力。(3)进行学生知识体系与技术操作的思维模型的建构,让学生学习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信息的信息,从而整体地获得知识,学会行为技能的操作技巧,进入思维活动的自组织非构思行为过程。(4)让学生获得学习与行为活动成功感和成就感,产生更大的生命化、生存化的生命动力心理动力,使整个学习行为系统充满良性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思想套子长期以来,我们在写作问题上过分强调“文以载道”,习惯于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期待学生思想的早熟和观念的速成,于是,主题的意识形态标准成了判断作文好坏的绝对尺度。在这种思想霸权的钳制下,学生交出了自己思考的主权,重复着“真理”的声音,具有了单纯地追求所谓“崇高”“庄严”“积极”的“伪圣化”倾向。因此,在作文中,他们总是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在那种先入为主的崇高、光明和美好的理念支配下,纵情礼赞现实生活的幸福和发展远景的诱人。思想的触角只停留在生活的表象而未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潘涌《论跨世纪作文教学的新思维》)。于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作文多是些“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作文不再负载着真实和个性,许多学生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不是“我”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而是“大家”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我”和“大家”是同义语,“大家”和“我”画等号,作文成了掩匿个性、覆盖思想的一层帷幕。思维套子思想上的套子导致了学生思维的简单化、模式化,他们不敢“出格”,总是把自己的思维装在套子里,而不去突破;总是让自己的思维在单线。这是李明高在《写作:让学生远离“套子”》中的观点。
由此可见,许多文献表明,教师要跳出所谓的“模式”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欲望,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使作文更加真实,更加有情感,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作文内容与结构俱美,充满灵性与个性。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
[2]田慧生.《教学环境论》(1996年版)[M].北京: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3]李秉德.《序》[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
[4]潘涌《论跨世纪作文教学的新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社,2011,6.
[5]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