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文化群体消费特征的有关研究国内学者凌继尧(2009)认为: 亚文化群是通过商品使用而形成的社会分层。“所有的消费品都具有标明差异和阶层的符号价值”。“一旦符号被购买和使用,其符号价值就传递给了消费者,使消费者可以建构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自我认同”。消费绝不能理解为对使用价值、实物用途的消费,而应主要看作是对符号的消费。亚文化群体与产品消费的关系不是一种静态的关系。“一个社会或文化团体不会经常或永远使用某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具或电影风格来传达其识别特征。这里有一种更复杂和动态的关系。比如说,在这种关系中,社会团体会努力赶超那些优越的社会团体,迫使它们寻找别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识别特征。” 51929
亚文化群对其成员的消费会产生规范性响,群体消费某种产品,个体也会消费同样的产品,群体的价值观实际上成为个体的价值观。不仅如此,亚文化群在消费观上还会对群体之外的个体产生影响,从而成为这些个体的仰慕群体。“人们没有成员资格但希望加入的群体被称为仰慕群体或渴望群体,它对个体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个人经常会购买他们认为渴望群体成员会使用的产品,以获得该群体实质上或象征性的成员资格。”[1]
(二) 互联网下亚文化群体发展的有关研究
国内学者征鹏、浦颖娟、孙艳(2012)认为在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等特点的环境下,亚文化的传播发生很大改变。首先,亚文化在网络的传播中,群体的界限慢慢消弭,各种“群体”已经融为一体,只要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创制、参与、传播。其次,互联网时代,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是使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已经超越阶级。第三,亚文化在传播中,性别因素几乎完全边缘化,任何一种亚文化的传播过程,几乎男女同行。最后,基于地理/民族的划分,在互联网亚文化的创制和传播中,已经丧失实质性意义,全球画的网络,是网络青年亚文化子传播过程中已经跨越区域界限。[2]
国内学者唐欣(2016)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亚文化具有大众化效果论文网。一条信息、微博,通过新媒体,就可能在一夜间被万千人点评或传播,形成网络热门事件。
(三)粉丝经济的有关研究
国外学者李娟(2015)认为,消费者是通过对一种理念的认可或对一种理念的认可或对名人的追捧而获得情感价值,进而消费其提供的产品。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产品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借力与粉丝经济,通过粉丝与“名人”的情感投资来增加自身品牌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知乎。 彩虹小马现象是怎么回事?其面向小女孩的形象怎样征服了全球广大成年男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148124。
[2] 中外玩具网。孩子宝“红人”彩虹小马将改编电影 销量已超芭比。http://news。ctoy。com。cn/show-24165。html
[3]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研究报告】50张图读懂80、90、00后的亚文化。 http://www。woshipm。com/pmd/103505。html
[4] 中国产业信息。2015年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10/351583。html
[5] 凌继尧。亚文化群的消费特征和审美趣[J]。文化研究,2009。01
[6] 米卡。可口可乐如何讨好粉丝 [J]。成功营销 。2013
[7] 白炜。变形金刚与孩之宝的启示。[J]。中国文化报。2011
[8] 石勇。动漫文化_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