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混合模式的液相色谱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单一模式的液相色谱技术相比,因为混合模式的液相色谱技术结合了不同色谱柱的保留机理,所以在分离分析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时,分离的选择性更好,分析的速度更加快速。Susanna等[8]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与传统的色谱固定相相比,现在新型的混合模式中,固定相可以具有多种保留机理。这种混合模式液相色谱技术更有利于提高色谱分离的选择性以及分析的速度性。
籍淑贤等[3]等通过实验采用辛基-磺酸基反相交换色谱柱,通过交换作用,制备了一种新型Ag-HiSep OTS 2D色谱柱,该色谱柱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和吸附作用。在分离甘油三酯的实验中中,可以较好的达到分离效果。这种新型色谱柱不仅可以通过疏水作用,将ECN值不同的样品进行分离;还可以通过络合吸附作用,将甘油三酯的同分异构体等进行分离。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达到快速、高效的分离效果。
贺家亮等[10]通过实验研究介绍了HPLC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乳制品分析中的应用,在肉制品分析中的应用,在检测食品农药残留以及在食品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
柳明等[11]通过实验测定食用油中甘油三酯聚合物含量,建立了一种鉴别方法,可以深度氧化,区分优劣质食用油。在实验过程中,通过HPLC对不同品牌的食用油样品进行分析,运用极性组分分离的方法,用四氢呋喃溶解,用滤膜过滤,进行检测。
管方方等[12]采用高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葵花籽油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的组成,根据色谱图中每个色谱峰的质谱数据,结合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高温气相色谱分离的规律,推测葵花籽油中可能存在的甘油三酯类化合物的组成。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条件,检测其对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到更佳的实验条件,使分离检测的结果更好。
何榕等[13]用LC-MS联用分析技术分离检测甘油三酯的主要组成成分。食用油样品用异丙醇溶解,色谱柱将三种超效C18色谱柱串联,总长为40c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异丙醇,流速为0。2mL/min,柱温25°C,使用APCI质谱离子源在高柱压下分离检测。获得了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多种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组成色谱图。结果表明,甘油三酯的组成在同类型食用油中相似,在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中存在差别。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识别出食用油中的掺假情况,为食用油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胡娜[14]通过实验,采用苯基己基色谱柱,利用其疏水作用和苯环间相互的π-π作用,建立了单柱二维液相色谱,对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进行高效的分离分析,并通过优化不同的实验条件,以甘油三酯类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高效分离分析新方法的研究。将这种技术应用到不同种类型的食用油样品的检测上,可以快速的分离鉴定,为食用油的保真和掺伪鉴别研究作出了贡献。
杨芹等[15]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根据银离子色谱技术中对双键的保留规律,采用乙腈和正己烷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75ml/min的方法中对血清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进行结构组成的鉴定。这种鉴定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可应用于其他样品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的鉴定检测。
魏婷婷等[16]采用银离子液相色谱柱互相串联的方法,对甘油三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分析。根据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对甘油三酯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影响,对甘油三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进行定量测定,为脂质的开发和性能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