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杭州丝织业的发展,不仅产量和生产规模都比之前庞大,生产技术也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末杭州织造局拥有“织内造食粮官机三百张,民机一百六十余张,挑花匠十四名”。到清朝乾隆十年,杭州织造局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八百名,另有摇纺、率匠、挑花及所管高手匠五百三十名。 明清时期,杭州所产著名丝织品有杭罗、皓纱、线绸、杭绸、纺绸、宁绸等,这使全国各地的商人都慕名而来。“桑麻遍野,茧丝绵芋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万历时杭州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生动的描写了全国各地商人奔赴杭州从事丝绸贸易的盛况。清时,杭州所产的丝织品更是作为官方贸易之用远销新疆地区,用以联系清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且杭产的丝织品也深受新疆少数民族兄弟的喜爱。明清时期虽实行“海禁政策”,但所谓“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 ,许多商人为牟取厚利,常常通过走私贸易将杭州的生丝及丝织品输出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