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区分身份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在家庭之外的朝堂,荷囊的形制渐渐有了区分官阶高低的功能。
汉朝的佩缓制度,依据官印和缓带款式、色彩及纹样的不同,区分官员的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高低。佩绶方法有二:或垂或盛。盛,即以鞶囊盛之,用金、银钩挂于丝带,故称又旁囊。武将的囊上因绣有虎头纹样,所以称为虎头鞶囊。《晋书·舆服志》云:“鞶,古制也。汉世著鞶囊者,侧在腰间,或谓之傍囊,或谓之缓囊,然则以紫囊盛缓也。”
至南北朝时,佩囊制度正式确立,所佩之囊并非全用皮制,也有用丝织物做成的,但仍然沿用囊的名称。《隋书•礼仪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
隋代时,佩囊则专施于良娣以下命妇,以别嫔妃的兽头囊。《隋书•礼仪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银印钮,文如其职。佩采玉,青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兽爪囊。余同世妇。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铜印环钮,文如其职。佩水苍玉,艾绶……兽爪囊。” 可见当时,佩囊区别社会地位的作用适用于男女两性。
及至唐代,因丝绸产业空前发展,佩绶制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唐代官员实行的佩鱼制度,作为官印的鱼符是用木雕或铸铜的鱼形符信,为官员尊贵身份的标志。据《朝野金载》记载:“纷悦为鱼形,结帛为鱼形,取鱼之像,鲤之强之兆也。 ”盛装鱼符的袋子称为“帛鱼”或“鱼袋”,用帛织造,按官位不同,装饰亦有所讲究。鱼袋以“紫金鱼袋”最为高贵,非勤土重臣或功勋卓著者不可得。武则天时期,曾一度将鱼袋改为龟袋,二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清代的荷囊由满族荷包演变而来,不仅在当时成为佳节送礼祈福的吉祥象征,更演化成贵族炫耀身份和地位的装饰品。在清代,各地督抚每年都要进贡给宫里成千上万的荷包。而逢年过节,皇上也要例行给臣下赏赐荷包,以示眷宠。朝臣受领后,需将荷包挂在前胸领襟之间,集于宫门外,齐呼万岁,列队谢恩。据《啸亭续录》记载: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
(二)荷囊文学意象的衍生
文学作品取材自现实生活,随着荷囊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它与古人的日常衣食住行的联系愈发紧密,更由此进入文学领域,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重要意象。
由于丝绸绣制的香囊精致小巧,又散发出清香,挂在内室往往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所以,古人常常将之挂在室内,体现出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这样的描写,四角垂香囊的红罗帐装饰着新人的婚床,是兰芝与丈夫曾经幸福美满的期许,亦表明这一时期荷囊已成为装饰帐角的小物,流行于民间乃至宫廷。《晋书刘寔传》载,刘寔一生俭朴,曾经到石崇家作客,“如厕,见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 ”便误以为进了石崇的内室。而实际上石崇为了夸耀豪富,特意将厕所精心布置,甚至有两婢持香囊。唐宋时仍沿袭此装饰风格,王琚《美女篇》有:“屈曲屏风绕象床,葳蕤翠帐缀香囊。”
而散发着神秘芬芳的香囊,另一重要用途便是供寺观宗教活动。在佛家看来,香囊乃是避邪免灾之物,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曾多次提到用香囊盛咒语携带于身可免祸。唐代诗人于鹄《古挽歌》有:“送哭谁家车,灵幡紫带长。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送葬的队伍中青童抱着香囊,显然也是用作避邪驱祟这一意象。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