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我们谈到了运用“以男女喻君臣”这一手法明显的《邶风▪柏舟》,既然有明显运用的,必然也会有暗暗为之的。同是《邶风》中的一首诗——《谷风》。《邶风▪谷风》这首诗素来是被认为“弃妇诗”的经典,更是有学者将《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称为“弃妇诗”中的“双璧”。 《谷风》中是这样写道的: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从诗的表面上来看,诗中的确描写了一位被丈夫狠心抛弃的弃妇形象。丈夫沉浸深陷于新婚燕尔,只听得见新人笑而哪里又能在意到旧人哭呢。夫妻情谊不再,伤风败俗。而我却认为,此诗之意可能不仅于此。诗中有这样一句:“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此句在诗中的意思是,但凡左邻右舍有灾难,“我”奔走救助毫不延迟。但如果我们跳出整首诗的语境来细细品味这句词呢:凡是人民有灾难的,“我”一定会竭力救助。这样一看,是不是豁然悟出了另外的一翻意思。这样一句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豪言壮语,应当不太可能出自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幽怨、愤恨的弃妇之口。更有可能的是,作者借助这样一位“弃妇”之口,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却被国家被统治阶级抛弃的愤懑不满之情感。正如方玉润评价此诗时说道的“是语虽巾帼,而志则丈夫。故知其为托词耳。大凡忠臣义士不见谅于君,或遭谗间远逐殊方必有一番冤抑难于显诉,不得不托为夫妇之词,以写其无罪远逐之状,则虽卑词巽语中时露忠贞郁勃气,汉魏以降,此种尤多。”最后方玉润得出对于此诗评价品味的结果是“谷风,逐臣自伤也。”[1]《谷风》这首诗是一个被朝廷驱逐进而自我伤感的前臣之作。这也正是运用了“以男女喻君臣”的这一比兴手法。诗中虽然好像全篇都在写男女之事,写一位被丈夫抛弃后如何难过愤怒如何怨恨丈夫的被弃之妇。实际则是作者在以此弃妇来自比,而丈夫这一形象则是象征了听信谗言,将他驱逐朝廷的君王。表面上在写怨恨丈夫背信弃义,只闻新欢笑,不见旧人哭,实际上,则是对于将他驱逐的君王的愤恨无奈与不满之情。这正是将男女之事来“喻君臣”。论文网
《小雅▪白华》这也是《诗经》中的其中一弃妇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周人对于周幽王废黜申后立褒姒为后的不满而作诗。以申后之口,来诉说周幽王之负心狠心。的确,从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来看,这确实是一位被丈夫抛弃的妇人在表达对她的丈夫的怨恨,以及对于丈夫早已不记得自己,只宠新人的伤心难过。但是我们不妨再仔细推敲斟酌再三。似乎也可以说,作此诗的人也许志并不仅仅在于此。我们大胆的猜想,实际也是很有可能,作者是以申后之口,表达自己被君王抛弃,罢黜远方的痛苦哀愁。那么,诗中的“丈夫”实际上就是听信谗言,专宠小人的君王,而被“丈夫”抛弃,远离“丈夫”的被弃之妇则是作者自己。这正契合了“以男女喻君臣”的这一比兴手法。
综合对以上几首诗的具体分析与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在《诗经》中的很多存在“以男女喻君臣”这一现象的诗,弃妇诗占了大多数。往往以“弃妇”之口,娓娓道来心中的伤感与愤懑。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弃妇诗以被丈夫抛弃的妇人的第一视角,来诉说自己内心的苦痛和被抛弃、不被宠爱的伤心难过。这一思想感情恰巧与被朝廷抛弃罢黜远方的诗人的情感想契合,也促使了许多有这一境遇的文人墨客,常常以女性以弃妇的视角,来隐喻抒发描写自己不被君王重用或者君王只听信小人之言驱逐自己的痛苦与苦闷。这也恰巧是“以男女喻君臣”这一写作手法多见于弃妇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