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施起初是以美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视野中,而后由于朝代更迭,思潮变幻,人们开始从不同的文学视野和生活视野重新认识西施,以是对西施形象有了多元的解读。现对西施形象的集大成之作《浣纱记》作具体分析,并指出西施形象的超越和局限,从而论证西施是一位兼具爱国情怀与英雄气质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英雄形象。90622
毕业论文关键词:西施;形象;浣纱记;爱国情怀;英雄气质
Abstract: Xi Shi was first known to the public as a beauty。 Later, as times pass and thoughts change, people began to view Xi Shi from different literary and life perspectives。 Therefore, there has emerged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mage of Xi Shi。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uan Sha Ji", which has been considered to give the most distinguished description of Xi Shi。 It further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image of Xi Shi in this tale, and proves that the image of Xi Shi is a common yet extraordinary hero with great love for the country and great heroic qualities。
Key words: Xi Shi; Image; Huan Sha Ji; Patriotism;Heroic qualities
一 浣纱记初探
《浣纱记》,别名《吴越春秋》,是明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在明代,一经流传,不仅受到歌儿舞女的广为传唱,有“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1](P13)的美誉,而且是“南曲昆山腔进入剧坛的首部成功之作,开创了昆剧450余年之先河,成为明代历史剧的新篇。”[2](P123)
剧作取材于春秋时期吴越争战历史,以西施和越国大臣范蠡两人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辅演了吴越两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在演绎封建国家兴盛衰亡的故事中,传达出历史兴亡的反思,同时歌颂了主人公西施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赋予了她崇高的政治情操。而梁辰鱼在《浣纱记》中采用的爱情、政治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即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对后世其它的戏曲作品创作也有很大影响。
二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西施
(一)先秦两汉期间:从天下美人到“美人计”主角
西施,原名施夷光,越国时期美女,先秦时期出现的典籍较早记载了其形象,并确立了其美女身份。如《管子·小称》云:“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之后,陆续出现的诸子散文中,西施也都是一个单纯的美女形象,如《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庄子·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荀子·正论》中也有:“好美而恶西施也”等等,此外,这一时期,关注西施的其它作品如《九章·惜往日》、《神女赋》、《国语·越语上》等,西施也都是作为一个美女符号存在。至西汉时期,仍有不少记载西施的作品,并且延续了先秦时期的特点,以简洁为主,如《说苑·尊贤》:“古者有毛嫱、西施”;《新书·劝学》:“夫以西施之美而蒙不洁,则过之者莫不睨而掩鼻”等。
直到东汉时期,有关于西施的代表性文献:《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中,西施一反俗套,打破了以简单的美人形象出场的方式,而是以对吴越两国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女性形象出现。可以说,这两部历史散文不仅对后来的《浣纱记》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丰满西施人物形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经研究发现这两部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情节,情节上也多相互呼应。是以,现把两部书中有关西施的内容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