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华侨双重国籍的问题时,也同样提到了“投桃报李”和“礼尚往来”这一思想观念,“总之,我们先友好地伸出手去,人家一定也会对我们友好的。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投桃报李。就是说礼尚往来。我们对人家友好,一定也会得到友好的回答。”[5]相信只要我们捧出一颗真心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一定能够友好地对待我们,大家才能心平气和一起解决问题,毕竟“人之初,性本善”,相信不会有人以怨报德的。

四、求同存异

   

    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在演讲的一开始,就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也就是提出的又一个对中国外交影响深远且富有建设性的方针“求同存异”,这一方针要求国与国之间既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又要找出两国之间存在差异,存在矛盾的地方,通过沟通达到两国可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这一理念在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当今中国外交同样存在着无与伦比的指导意义。文献综述

“求同存异”的方针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与辩证主义相结合总结出来的。《国语·郑语》中有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它是将矛盾对立的双方能够和谐相处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动力;《道德经》以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它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能否达到和谐形态必须存在的条件是相互抵触;《论语·子路》则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念,它认为人与人必须要有个性差异作为根底才能达到和谐相处。“同”与“异”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是一对哲学命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没有“去异”的过程,更加偏向于对和谐、统一的阐述,而求同存异更加强调在谋求共同点的同时要避免不同点所引发的争执和矛盾。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急于求成,平心静气,才能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7]对求同存异的思想一直保持躬行的态度,在实践中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深远影响。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明确客观地表述了各国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些差异是可以存在的,如果没有差异每个国家之间就会失去这一个国家的独特性,国与国之间也无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所以这些差异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各国在谋求相同的基础上避免差异,那么世界各国之间就能够相互合作、发展关系[9]。

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型,这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采用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一种选择与升华,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同点的。第一,被动与主动——“和而不同”尽管也提到了人在自然当中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它更看中的“师法自然”“道法自然”的观点,它重视的自然的力量,主张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而的“求同存异”需要的是人们能够做自己,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去创新,不受自然的限制,能够运用更加文明的方式,通过积极地相互沟通从而统一观点。第二,理想与现实——儒家的理念都是虚无缥缈,不太贴合实际的,将“和而不同”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往往是不可能达到的,与现实生活相差的很远,而“求同存异”是一种成功的外交理念。第三,抽象与具体——儒家理念“和而不同”主要是强调的是“共生共荣”;而“求同存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钻研与修正,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外交方法。[7]由此看来,“求同存异”比“和而不同”更加贴合实际,更加便于操作。在提出这个思想中,不仅仅参考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还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现状相结合,加入了自己对当代的思考,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符合与世界对话的外交理念。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悲剧成因研究综述
下一篇:由受害者转变为施暴者《白夜行》中主人公人性悲剧剖析

周恩来的秘书思想研究

论民族主义与成舍我新闻...

网络民族主义對中韩公共...

晚清民族主义性话语【2479字】

新闻报道文体中没错的话语标记功能

文化与日本外交【3884字】

中國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5339字】

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及其对策建议

生态高值农业的科学评价+文献综述

杭州市江干区小學生課外...

单片机四自由度机械臂设计+电路图+程序

中央空调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會计发展趋势研究【1932字】

现茬年轻人选择的行业,...

整体护理對妇科肿瘤化疗...

14岁男孩不上學能學点什么...

板上芯片的热应力分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