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以郑谷为例,二者交往密切。有诗:《寄郑谷郎中》、《伤郑谷郎中》、《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等。郑谷是晚唐比较著名的文人。他的写景咏物诗,风格清新脱俗,轻巧流利,语言工丽;纪事诗,继承了杜甫的写实传统,真实还原了百姓生灵涂炭的生活面貌。齐己和郑谷算的上是忘年之交,齐己写诗风格也受到了郑谷的影响。其他文人如:陈秀才,孔秀才,有诗《答陈秀才》,《答孔秀才》。
他和诗友互相切磋,讨论诗词,提高写诗水平。齐己在《寄诗友》写到:“天地有万物,尽应输苦心。他人虽欲解,此道奈何深。”[2](P45)此道指修禅之道,大致与写诗创作一般,需要冥思苦想,才能唤来灵感。
(二)佛禅诗
于诗僧齐己来说,其佛理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毋庸置疑。[4](P55)《白莲集》中虽然少有直接宣传佛教的偈颂,但他的一部分诗歌主题反映了他的禅修生活与修禅思考,也表现了他寂寥空寂的情感。
幽深静谧的禅林生活环境,平静的禅修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诗歌中屡屡流露。他在《扫地》中有云:“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2](P244)不仅说的是扫地,而且还要清除内心的杂念。只有时时拂去心上的尘埃,才能“无处惹尘埃”。齐己通过《扫地》一诗,选取他禅修生活中的一个小的片段,展现了他孤寂平静的修禅状态。
齐己时常放空自己,常做修禅思考。如《静院》云:“谁心肯此话心灰,浮生已问空王了”[2](P143)修道之人,讲究放空。“谁心肯此话心灰”但是又有谁能够心如死灰呢?修禅的生活常以香灯为伴,在修禅之际,择一秋日雨后听泉。如诗《听泉》:泉声汩汩,在空旷的山间回荡,月光洒在石壁上,构成了一幅幽美的月夜听泉图。齐己身处这样的景下,就算什么都不想,本身就显得很有禅意。此外能确切表达他的修禅思考的,在《自贻》中有云:
心中身外更何猜,坐石看云养圣胎。
名在好诗谁逐去,迹依闲处自归来。[2](P423)
“坐石看云”,学会欣赏自然,不再为身外之物烦恼,心情得到舒展,就会拥有闲适的心态。这首诗,基本表明了齐己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修禅还是写诗,内心只要能怡然自得就足矣。
禅宗以空观视一切现象,给现实世界以空的本质。[5](P266)齐己幼时出家,有着深厚的禅宗基础。他清楚的知道空寂之心是真性,因而在他的诗歌中不自觉的就流露出寂寥的心态。其在《城中示友人》中所说“唯君道心在,来往寂寥间。”[2](P80)又在《夏日寓居寄友人》所言:“出世身心合向闲,相思时对寂寥间。”[2](P324)
这类诗歌主题,展现了齐己日常清苦孤寂的修禅生活。类似的还有《默坐》、《清夜作》、《闭门》等等。
(三)咏物诗论文网
齐己参禅于自然万物,因而自然万物,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禅悟道的自然来源;同时也孕育了他的创作灵感。《白莲集》中描写景物的诗约占到百分之三十。齐己常用到的意象如:松、竹、蝉、雁、月、鹭鸶、水鹤、落叶、渔父、落叶、雪和云等。
植物中以“松”出现的频率最高。有《古松》、《小松》、《古寺老松》等。在齐己看来松树是有灵性的,如在《小松》中有言“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2](P154)齐己从小松写到老松,见证了岁月对松树的雕琢,把松树善于隐忍的品性表达出来,借此暗示自己也会同松树这般,任时光匆匆,依然坚守住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