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摘  要:长期以来,曹操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于史书上的曹操和文学上的曹操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史书基本上倾向于肯定,文学作品基本上倾向于否定。从史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的曹操形象,而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奸诈、残暴、多疑的曹操形象。造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历史与文学的抒写态度不同。6538
    关键词:曹操;史书;《三国演义》;人物形象

    From the History to Literature
    - - Discusses the History Book an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Cao Cao Image
     Abstract: All the time, Cao Cao is a controversial figure. For the history books of Cao Cao and Cao Cao had diametrically opposite on the literature evaluation, basically the history books tend to affirm and literature basically inclined to deny. From the history books, we see a far-sighted statesman, strategist and talented writer Cao Cao image, and literary works,we see a cunning, cruel, suspicious, Cao Cao image. People for the history books cause these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asons are complex, but investigate its basic reason, mainly because of th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describe different attitudes.
    Keywords: Cao Cao ; the history book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haracter image
    摘  要1
    Abstract 1
    一、历史上真实的曹操2
    (一)具有政治家的远见2
    (二)具有军事家的谋略3
    (三)具有文学家的才华3  
    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4
    (一)奸诈4
    (二)残暴5
    (三)多疑5
    三、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不同6
    参考文献7
    致谢9到文学——论史书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史书对其有较详细的叙述。后来他又进入了文学家的视野,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对其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描写,其中以《三国演义》的描写最为生动和典型。仔细阅读史书和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其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史学家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呢?
    (一)具有政治家的远见
    西晋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纸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1]这就在总体上叙说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有的胆识和远见。
    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首先表现在他的远见卓识上。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有胆有识,目光远大,曹操做到了这一点。有人说曹操非真英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有着大气磅礴、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深谋远虑的气势,曹操从一个无名小卒起身,凭借自己的能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驰骋疆场,势不可挡,在朝政上,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高峰。计划除掉董卓时,众人面面相觑,谈虎色变,曹操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 [3]他冒险刺杀董卓,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胆识才智却是令人称道的。在三国这个乱世中曹操虽然奸诈狡猾,诡计多端,但他仍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智勇双全的政治家。
    刺杀董卓失败之后,曹操逃回了自己的家乡,招募义兵,和其他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在这次行动中,他推举袁绍作为义军的盟主,因为曹操知道当时的袁绍一族在社会上更富有感召力,为了讨伐董卓能够成功,他选择了做一个小人物。但是袁绍和各路诸侯各怀异心,都不去讨伐董卓,最终失去了杀掉董卓的机会。从这件事上,曹操看出袁绍兄弟是“见小利而亡命” [9],他们不是安邦定国的人,要想做成大事还得靠自己,这也是曹操日后如此重视人才的一个起点。
  1. 上一篇:论电影《杀生》的审美价值
  2. 下一篇:周邦彦与柳永词的比较分析
  1. 从贾宝玉的形象看曹雪芹儒家思想

  2. 从童年视角看《小城三月》中的自我呈现

  3. 从叹世归隐散曲看元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4. 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5. 从《西厢记》《倩女离魂...

  6. 从《说文》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7. 沈从文与汪曾祺创作风格...

  8.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9.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0.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1.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2.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3.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6.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