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兵卫是《七武士》的主人公,一名浪人,即之前所依附的大名被消灭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这人没什么特别,只是打过不少仗,但都是败仗”,“厌倦了打斗”、“没资格收徒弟”(出自《七武士》)。影片在他身上花的笔墨最多,从救人事件表现他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和淡泊名利,从选取武士过程表现了他的冷静执着,坚毅果断,从训练村民以及与强盗作战可以看出他精通兵法,有大局观,总之,他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典型,社会上肯定有很多这样的人,正直善良,武艺高超,真诚睿智,历经战火磨练,具有领导才能,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优秀武士的代表,但是在乱世之中却依旧丝毫抵抗不了命运,他对一心想拜他为师的胜四郎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也想过凭本事,作战立功,然后当一城之王,但想着想着,已是白发斑斑。那时,你已失去父母,孑然一身。”(出自《七武士》)这段话是大多数武士的真实写照吧,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并不完全正确,更多的英雄在乱世之中如同一席芦苇随波浮沉,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他们或是到处流浪,或是甘心与普通农民一样砍柴种地,或是改行做了小贩,能够凭借一身武力出人头地的毕竟只是极少部分人。“纵观日本史,有名的武士大都是贵族出身,或是一方诸侯,如绣“风林火山”旗帜的武田信玄,21岁便出任武田氏的‘户主’,甲斐国的‘家长’;如自称“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刚来到人世时他的父亲织田信秀已经成功架空尾张国的守护斯波氏,征服了半个尾张国,被誉为‘尾张之虎’;再如开设了赫赫有名的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其家族松平氏是西三河国的豪族……”[4](P44-p63)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武道武士
九藏则是另一种典型武士的代表,他们浪迹天涯、游历四方以求自修,寻求剑道的真谛。这种事在中国的小说里充满了浪漫情怀、侠客风,但是在日本却是屡见不鲜。例如与名将真田幸村齐名的宫本武藏,在剑术上开创二刀流,著《兵道镜》;再比如被称为最强之剑豪,一刀流的开山始祖伊藤一刀斋,一生中也是游历诸国,和各地武术家切磋武艺,晚年隐居。日本一向有这样的传统,全国各地遍布着剑道馆、寺院、神庙等,会免费供给游历武士的膳食住宿,所以武士四处游历并不用担心缺钱,哪怕是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末期。再继续谈九藏,他淡泊名利,武艺超群,单人杀贼夺枪,过后还能不居功不自傲,面对别人的崇拜也只是微微一笑,心境丝毫不因外界而动摇。但他也并不是完全脱离世俗情感,胜四郎与志乃的私情他一直未对任何人吐露;当他看到一位老人因失去子女而没有自理能力时,他宁愿自己不吃饭而把食物让给老人,这些都是武士的极高品格体现,九藏也成功演绎了一名孤高特立的武士形象。
3.农民与武士的结合
菊千代又是第三种武士,他的境况反映了农民学习的局限而有点畸形的武士道,准确的说,他只能算半个武士,他的武士身份是偷来或是捡来的,他是个农民的儿子,幼年全家被杀。“菊千代代表着从平民中成长起来的,有上进心,通过自己的率真和勇敢试图改变命运,努力成为‘真正的武士’的人。”[5](P28)无论从哪方面看,菊千代都不是一名合格的武士,在他身上处处是矛盾:没有精湛的武艺却拿着一把最长的武士刀,只靠蛮勇就想融入武士的圈子,不被众人接受也跟随众人来到村子,粗俗而不懂礼仪。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最了解最同情农民的痛苦,在战斗时也表现的最积极,深入敌后缴获火枪,奋不顾身救援村民,对敌时更是舍生忘死,与强盗首领同归于尽的结局最显悲壮,这些行为让他当得起武士这个名号。可以想象,日本社会上一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出身低贱,却顶着武士的名号,性格像地痞流氓,行为也不招人待见,然而当遇到不平之事,他们的愤慨绝不逊色于武士,正义感促使他们挺身而出,甚至愿意为之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