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儒道融合塑造如玉君子
汉代初年,社会由混乱逐步走向安稳,历经战国风雨,秦王暴虐,西汉政治还算得上较为平和,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士人精神、君子之风也早已嵌在了汉族人民的心里。儒家思想虽然在秦代略显憔悴,然而否极泰来后在西汉却达至了顶峰。不论是《诗经》中的“有匪君子”,《离骚》中“操行优美情怀高洁”的君子抑或是孟子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这些质美德盛的形象无疑都给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婴的思想是儒家的延伸,孔子一直都很重视《诗》教,正如其指出的“温柔敦厚,《诗》教也”,然而在其心中道家的一些品性也深受其爱,他试图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儒家学士身上,以打造出一个融合儒道思想完美的君子来。君子这一人物形象在《韩诗外传》中出现多次,追根溯源,“战国时代孟子对士人的要求,在汉代依旧有很大影响,而作为政治教科书的《韩诗外传》,也把士人人格的建构,纳入了诗学阐释领域。”[11] 如,卷一第二十七章: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於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於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於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巳者,萃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萃廉毁,然且弗舍,或於利者也。”……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兼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诗》云:“亦巳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