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课本共设置了两个爱国主题的主题,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爱国情怀”和高中必修三的“祖国土”,在一个专题之中,不仅注重选文主题思想相互统一映照,还兼顾选文类型的多样化。初中课本中选用了现代散文《枣核》、文言文《晏子使楚》、小说《最后一课》、古诗《春望》等四首、现代诗《把牢底坐穿》等课文;高中则主要以现代散文和现代诗为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苏教版课本不仅是一颂扬爱国主义,而是力求提供正确科学的爱国主义,为此在高中必修三特地设立了“文明的对话”这一专题,主题的导入语写道:“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这一专题中的课文选用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拿来主义》《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些课文传达了理性爱国主义思想,避免学生形成狭隘的爱国主义。
(二)课文选定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制定各学科(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分科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2](p2)教材是课堂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所以课文的选定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苏教版初中教材选用了体裁多样的课文,萧乾的《枣核》通过两个枣核表达了“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浓厚的爱国之情;都德的《最后一课》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刘敬智《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通过描写钱学森历经艰难回到中国来表现中华儿女一心向着祖国的赤子之心;《晏子使楚》通过晏子机智的行人辞令来表现对祖国的维护;《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或表现对山河破碎的悲痛,或间接表现了对达官贵人的讽刺,或表现一心报国的决心;《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表现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和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高中教材中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是必修三课本中的第一专题“祖国土”,这一专题主要以现代散文和现代诗为主《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肖邦故园》《发现》《北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等课文,这些课文或直抒胸臆,或曲折含蓄,或粗犷奔放,或细腻委婉,给予了学生不同的感受。
(三)练笔、习作等实践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语文教材的练习部分是语文教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各种练习活动。教材练习的设计应该成为语文教材编制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材编者多从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教材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苏教版初中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设有“探究·练习”,例如《枣核》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有人说:“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种枣人已经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的?通过问题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高中教材在一个专题之中,会加以写作实践等练笔,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三“祖国土”这一专题之中的写作实践中的三个作文(任选其一):1.以“脚下的土地”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2.请以“祖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3.写出你接触过的表现爱国情感的艺术故事,把它写出来,加上你的评述。此类的实践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爱国情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