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则从小被母亲辛辛苦苦地抚养长大,家境的贫寒以及后来专心于作诗吟句使他一直被病痛困扰。诗人早在20岁的时候就曾在诗句中提到过他的鬓角已发白,可见这是怎样的呕心沥血。不管是他的师长还是友人都曾经作诗描述过黄仲则生活的困顿无助,可见他当时的贫困之极。内在因素方面,主要是他天生孤僻的性格,以及后天孤独的生活,都使他变得更加孤苦无俦,这使他的诗歌充满一种愤愤不平之气。黄仲则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是“穷”、“贫”、“病”、“孤”等,这在他的感遇诗中体现的尤为深刻,诗中所抒发出的悲哀,无奈、寂寥等色彩,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诗歌创作特点。[5]因此,他的诗通常被认为是“幽苦语”。“黄生抑塞多苦语,要是饥凤非寒虫。”(李文泰《海山诗屋诗话》)李文泰的评价就十分贴切描述出了黄仲则的创作风格。

 “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北江诗话》)这是黄仲则的友人对于其作诗风格的形象描述。[5]其实看黄仲则的有些诗也许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贺的奇诡怪异的风格,也会有如贾岛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般颇有艰涩冷硬峭拔之感。黄仲则具备了文人所特有的清高的特征,也包含了诗人伤春悲秋的品质,这也正是历年来文人始终无法在官场上仕途亨通的原因所在,身为诗人,他们的真性情让他们无法适应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诗人在年仅十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那首十分著名、为人传诵的《杂感》一诗。作为初入名利场不甘心居于平庸的黄仲则,尚未及弱冠还未曾经历大风大浪、人间的坎坷无奈。却已为自己卜好了命签,他意识到自己终将与世俗形成尖锐的对立,而自己高扬的风帆也会被狂风暴雨所淹没。诗人与千百寒门士子一样空有一身才学,始终无处伸展自身的抱负,一直沉沦于社会下僚,终究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黄仲则虽然生活在盛世之下,但是这恰恰是他一切悲哀的根源所在。时代的大格局只是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的腐朽落没,他越是反抗挣扎,越是显示出自身力量的弱小无力,他的声音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他却不能同这盛世一般耀眼夺目,这对他来说就显得格外的悲哀。巨大的对比与落差使他对生活情境常有异于他人的独特体验。孤独、敏感、多情是诗人必备的良方,也是士人难逃的毒药。

二、黄仲则诗歌中的“气”

在黄景仁的诗歌当中,有很多内容的表现,这些内容和他的性格及经历遭遇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以说,他的成长经历与当时的社会时代烙印贯穿于诗人整个诗歌创作的生命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是作品体现了很多的“气”,这个“气”就是他的风格,就是他的格调,也是贯穿于他一身的“色彩”。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一)“愁苦辛酸气”

黄仲则诗中的愁苦、辛酸,都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经历过的见闻所感,是对底层社会民不聊生的真切体会。如《病中杂成》等诗歌的创作,使用的词语都非常的消极低沉,但是他所想要表达的感情确实是十分的真挚感人。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8]黄仲则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来他在生存之下的心酸卑微。身为男儿,却无法支撑家庭最基本的生活开支,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无所作为的悲哀了吧。 生活中的极其贫困,官场上的难以逢迎,心中理想的无法实现,都寄托在诗中无不体现着一位寒门士子的无可奈何。 他曾经在自己的诗集中描述自己才年仅二十七岁就已经手不能举、肩不能扛。正当年之时,却已呈早衰之态,在恶劣环境的摧残之下,诗人的内心早已饱经风霜,溃不成军。所谓“盛世”也不过是刻意掩饰出来的假象。清王朝是封建统治最后的“顶峰”,在如此残酷的统治之下,以及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无不显示出封建王朝没落的本质。外在的磨难与诗人自身的敏感脆弱,使得他愁上加愁。黄仲则的愁苦辛酸来源于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有来源于他的成长环境,他的成长环境又来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的巨大反差所带来的失落对于他来说才是致命的。

上一篇:清代秘书选拔制度研究
下一篇:《文心雕龙》对秘书公文写作的启示

从垦禁之争到地权纠纷对...

论外来新教徒对诺维奇城的发展影响

上巳节研究起源历史演变...

自媒体时代的女性言说与自我建构

论夏衍对契诃夫戏剧美学...

茬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4242字】

民国时期轮船运输与杭州对外贸易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