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一、    对黑暗生活的控诉
    鲁迅小说中营造的黑暗的社会环境,向人们无情地揭露着腐朽社会对人们身心的戕害。鲁迅对这种戕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这种抨击与批判,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通过这种控诉表达对艰难生存的人民群众的同情。黑暗的生活环境、痛苦的生命体验,使他始终难以忘怀对作为“心声”、“内暇”的不可预见的生命的探寻。对生命的探寻是其小说生命意识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吃人”作为一个比喻词汇,几乎成了鲁迅语言符号的象征,与鲁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吃人”问题 是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吃人”可以说是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做出的惊人概括和独特发现。因此,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眼中,“吃人”一词便被赋予了一种特殊意义,它是“鲁迅理想人性思考的一个反题”,也是“鲁迅文化观中具有一贯性的思想”,更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具有基石意义的内容”。
    吃人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鲁迅在学医之路上,对吃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鲁迅给“吃人”赋予了引申义,他把吃人引申为一种精神上的“吃人”,在精神上对人进行的一种迫害。不从肉体上吃他,难道就不是“吃人”吗?把人当作奴隶,对人践踏凌辱,这也是“吃人”。丧失了做人应有的尊严,丧失了做人应有的自由精神,如同猪狗一样地活着,这种精神上的迫害,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奴隶社会一直存在。
    在鲁迅的小说中,往往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究其原因是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正是根源于封建社会的伦理文化。而那种令人窒息的环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或施加压力加以破坏,或进行陪衬加以烘托,为小说悲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从而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显示了主要人物生命轨迹与生存状态的种种联系。从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中,揭示出一系列病态社会现象的历史根源与思想根源。在鲁迅的小说中,人物用自身的行为来表现自己,与此同时,在社会群体活动中发挥出合力,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由群体情态所构成的简缩性的社会画面。通过种方式,把人物生存的无奈绝望和造成这种无奈绝望的社会根源产生联系,以此来达到揭露病症、批判社会,从而引起疗救者关注的醒世目的。让人们感受到,只有根除这种黑暗的社会环境,人们才会重生,社会才会出现生机。鲁迅小说的深刻之处正是在于,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活着的悲哀——人们生不如死的生存状态。
  1. 上一篇:论喜宝身上的女性意识+文献综述
  2. 下一篇:萧红《呼兰河传》中祖父的人物形象分析
  1. 孔子礼治思想研究《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中的女性意识

  3. 论毛泽东诗词对《庄子》的创作接受

  4. 小学生参加辅导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建议

  5. 论佛学对苏轼文学作品的影响

  6. 小说《三国演义》刘备领导艺术研究

  7.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8.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9.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0.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1.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2.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3.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6.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7.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