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周忱改革还没有进行非常充分的研究,这一题目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与研究价值,可以从改革的历史地理与经济动因方面进行探索,分析改革措施的实质成效,观察在改革过程中朝廷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博弈。

一、周忱赋役改革原因分析

明代苏松税赋重于全国,仅占百分之二的耕地,却承担了八分之一的税赋。明朝财政长期依赖于苏松地区的超额税粮,一旦苏松税粮出现逋欠,全国财政便陷入赤字窘境。宣德三年,户部上疏称“苏州自永乐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粮三百九十二万石有奇”[6]63,宣德元年到宣德四年间,总共“该粮七百六十余万石”[6]63,必须严格征收秋粮,填补财政坏账,才能维持国家财政稳定。明初订立的“西北甲兵、东南财赋”的既定国策依赖于苏松重赋的持续供给,苏松逋赋的增加直接威胁中央政府的财政安全。而中央也意识到苏松重赋不可持续,但不愿宽免过多的苏松税赋。周忱赋役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发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动因,下面将从历史地理变化、漕运经济负担、粮长制度腐败与中央减赋让利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吴淞江淤塞的环境恶化

明代苏松地区是全国稻米生产的中心,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古代水稻的种植长期使用淹水栽培法,这就对上游河道的来水量产生了依赖。吴淞江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苏松地区的农业生产依赖于吴淞江的给水。一旦吴淞江河道发生淤塞,沿河田地的土质也将随之变化。从元代开始,浏河水系逐渐扩大。明人周文英记述称刘家港“水深港阔”[7]232,归有光也有记录“刘家港,元时海运千艘所聚,至今为入海大道”[8]398,海瑞在治理吴淞江时提到“刘河通达无滞”[9]2167。浏河的扩大分流了原本吴淞江的水量,吴淞江河道日渐淤积,以致吴淞江“故道淤塞,遇霖丽潦水,涨溢不能通泄”[8]398。论文网

明代吴淞江的淤塞日益严重,明初开始就不断发生水灾,明廷兴办大量水利工程治理吴淞江。永乐二年,夏原吉受命疏浚吴淞江,采取导淞入浏,分流水量。原本就因来水量不足而淤塞的吴淞江虽然短期内恢复了畅通,但在长期来看加重了河流的淤塞。明人李充嗣指出“夏驾浦与吴淞江交会之处,横引江水,以至吴淞水弱,不能冲激淤泥;抑且通引浑潮,倒流入江,日相抵撞,易成淤”[10]241。导淞入浏不仅减弱了河流的冲刷能力,而且引发了潮水倒灌,吴淞江淤塞加剧。

夏原吉的治水努力以失败告终。从宏观角度观察,苏州太湖的碟型洼地形态不利于下游吴淞江的排水,必然引发海水倒灌淤塞。同时长江三角洲的入海口不断东移,吴淞江河道不断延长,导致淤塞产生。河流的淤塞与泛滥使得土地逐渐沙化。明人归有光就提到“窃惟三区,虽隶本县,而连亘嘉定迤东沿海之地,号为冈身,田土高仰,物产瘩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土人专事纺绩”[8]167。田土的沙化改变了原先的水稻种植状况,高乡土地已和明太祖确定赋税定额时的土地状况全然不同。主政的地方官如果坚持按陈规继续以稻米本色征收,便无法征收充足的重赋白粮。明人徐行这样描述家乡作物的改种,“其后江湖奎塞,清水不下,浊潮逆上,沙土日积,旋塞旋开,渐浅渐狭,既不宜于禾稻,姑取办于木棉,以花织布,以布贸银,以银籴米,以米兑军运”[11]856。原本人为改造的水稻田无法耕种,被迫改种木棉,易棉为粮,缴纳田赋,平添多次交易环节。这就加重了原先的重赋负担,苏松税粮供给能力衰落,逋赋问题便自然产生。

上一篇:1931年江淮大水对苏北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英国主日学校运动兴起原因探析

明代流刑考【15547字】

明代漕运对杭州丝绸业的影响探析

明代民歌发展及考察以曲牌《罗江怨》为例

从杜十娘莘瑶琴看明代歌妓的婚恋观

浅析明代双轨辅政体制的运行机制

明代学者关于日本的研究概况

明代纳西族土司制度的实施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