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政新闻报道内容、样式的平面化、单一化
我国时政新闻的报道目前还是主要集中在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上,就报纸而言,人们都认为,其要闻版就是单指会议和领导活动,对于电视节目,则一向是领导的“自留地”。 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5W”要素固然要遵守,但新闻没有任何润色的就发表,未免显得单薄些。如今的报纸上,受众读完标题就过,过目即忘,很难实现他的新闻价值。
 201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出席国际会议。会中表示,感谢国际对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的支持,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报道的模式仍是会议、活动为主,其他事件为辅。报道的角度一般都很单一,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写作手法仍是中规中矩,很少有突破。虽然有时候采取其他的写作手法会脱离传统的新闻模式,但是这样题材的新闻报道本身有贴进性,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也容易被受众理解新闻所表达的内容。可以在报道中适当的使用下多样化的新闻叙事。
(三)缺少以受众本位的报道模式
的十七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得媒体的新闻报道的受众本位思想不断加强,一些时政新闻中,有人文关怀贯穿报道中。
以传播者本位观来说,报道的可以枯燥点,但一但转变视角,以受众本位来说,就要求新闻必须结合受众的思想、生活来报道,用事实、典型以及受众所喜爱的方式展开报道。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仍采取了本位的模式,对于会议、领导活动报道占有很大的篇幅,次之就是一些新奇怪事,而对于受众关心的事情则报道的很少。这样的时政新闻的报道自然不受受众的关注。
人民日报2013年4月16日的第一版关于《国企发展,市场竞争纯粹企业》的报道:今天的国企,已是脱胎换骨的新国企。最重要的标志,是管理体制的改变。今天的国企,已是市场主体的新国企。很显著的变化,是经营方式的转变。这篇新闻过于侧重宣传,忽略了受众本位的思考,容易引起受众的对抗式解读。现在的时政新闻报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新鲜感,大篇幅的都是单纯的会议、活动的报道,这归根究底还是传播者的本位观未转变,单单是本位观的转变,就必然会引起新闻的内容、方法和写作手法的全面变化,再加上新闻观念的创新,必然会促进新闻的创新,也就会进而逐渐改变报道的模式。
三、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化产生的原因
时政新闻报道的模式化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如下:
(一)“本位”报道模式的因素
我国新闻业发展在不断与现实的磨合中逐渐成长起来,同样,时政新闻报道也一样。由建国初期的“本位”的报道模式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事本位”的报道模式,时政新闻报道在逐渐人性化变化,到现如今的“受众本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形成的报道模式不可能一夜推翻。现如今,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离不开“”、“事”,同样,他们也成为时政新闻报道的最重要的部分。由于传统媒介组织的特性,一些新闻事件往往在发生后要进过层层筛选和把关活动,在符合媒介宣传方针、新闻法规等因素才能发布。这样就造成“本位”报道模式的固定化和程式化。
(二)政府机关部门的因素
有些新闻报道,采访部门都是相似的口吻,提出的问题流于形式,话题缺乏丰富性和深度性。与此同时,政府机关要顾虑的十分多,诸如是否符合其一贯的宣传方针,是否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以及新闻对媒体发布后造成影响的各种可能性。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属性,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其机构办事稳妥的固定印象,然而也可能造成对新闻时效性的某种程度的滞后。由于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新闻的严格把关,所以对作者写好的新闻稿要经过他们的审查后,才能够发出。对时政新闻的内容及形式都有严格要求。在一切符合宣传方针方可发出。同时,政府自身为新闻工作者提供的新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在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有可能使得来自新闻源提供者的稿件并不能具备客观新闻所要求的全部特点,不但使得新闻在时效性上相对滞后,更有可能造成新闻在某种情况下的偏离和失真。
上一篇:从《知根知底》看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
下一篇:突发性电视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素养研究

电影剧本创作模式化的源泉分析【2265字】

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突发性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研究

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女大学生形象

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的创新之路

探析时政新闻娱乐化的掩饰引诱功能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