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论述,结合名记者经历和新闻实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时代记者职业素养的一些观点。本文追溯记者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综合阐述既有的记者职业素养的新闻理论,同时结合中外名记者的新闻实践经历总结具体的记者职业素养的必备要素。并根据新闻案例,研究记者职业素养发展现状,进行必要的反思。同时论文将分析媒体在现阶段的发展,研究这些变化与记者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侧重其对记者职业素养的影响,最后论文从新闻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对记者职业素养重建的一些意见和可行方案。
2  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职业素养的期待
根据刘建明的定义,新闻专业主义是随着19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由政报纸向廉价报纸转变而诞生的,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其内涵不同于政治权力对传媒的要求,也不同于市场经济行为对传媒的要求,而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它包括专业知识的积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业资格认可、专业内部自律等。新闻专业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①强调报道立场的中立性,主张记者不带个人偏见,客观地反映事实,按“新闻价值”的客观判断而非个人好恶来选择新闻;②强调报道事实的真相,必须反映客观事实的原貌,达到对事实真相的认识;③强调媒体的社会公器职能,认为新闻工作的目标就是服务社会全体,主张媒体独立于政治商业集团之外;④以新闻自由为精髓,推崇新闻自由和信息获取的自由。
2.1  记者职业素养概念
    职业素养是很大的一个概念,专业第一位,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也是必备的,这些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根据上述解释,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是指记者工作中应具备的工作品质。若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要追溯到记者这一职业的兴起。学界对于新闻的来源主要有两个观点,即新闻源于信息交流的需要和新闻产生于人类劳动,最初新闻并不是一项专业,记者也非专门的职业,最早的新闻工作者来自于印刷行业的工人、发行人或学徒,只能算是一些四处奔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并将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已经成为一门系统完备的学科,记者的职业素养归根到底也是新闻理论的一部分,它来源于记者的新闻实践经验,又指导、制约着记者的新闻实践,它既是指导准则又是职业标杆。
上一篇:大学生时尚文化传播现状+文献综述
下一篇:“猫空”概念书店的品牌构建与传播

中国共产党对新媒体中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

奋争与妥协银幕生涯与社...

中国早期电影业发展的目的

香港电影的港式动作美學【4131字】

音乐里的思想配乐對电影...

青春电影的叙事创新与文化反思【4356字】

青春微电影對弱势群体矛...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