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锚泊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锚泊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后劲十足。卓永强、杨盐生利用有限元船舶模型建立锚泊时的运动方程,釆用蒙特卡罗
法,用计算机模拟锚泊船的偏荡运动和走锚后的漂流运动[12],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走锚船漂流方向的概率密度函数,能够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某个锚泊系统是否安全性最高。
刘明俊等在充分全面地考虑海洋环境载荷影响及锚地利用率的因素下,不仅测算了静态情况下的锚地容量,还对动态下进行了容量计算[13]。他充分认识到锚地容量对船舶停港作用的重大影响,考虑到泊位利用效率和港口服务效率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进一步完善了锚地规模论证分析理论。
朱克强等人建立了质量集中的离散型弹簧模型,同时具有较好地适应各种非均匀缆体系统的特性,并通过上端约束、下端主动作方式给定圆周运动的缆系作了动态计算[14]。随后,他们团队又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使用“四阶龙格一库塔法”对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积分,采用凝集参数法推导出海洋缆体系统三维动态响应的全部公式[15]。
刘晓丰在她的硕士学位论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影响锚泊作业安全的诸多因素,并且建立了两艘万吨级锚泊船的模型,综合各方面因素比较两者的锚泊作业安全性能从而类似到两艘实船的安全评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