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得到蓬勃发展。国外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以初步建立评估模型为主要方向,侧重方法模型的运用与探究,如希伯来大学提出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数。34686
20世纪90年代,UNEP、FAO等一些国际组织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对非洲撒哈拉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1995年,J.Solon提出生态稳定的概念,将稳定性分为惯性、抗性、弹性、确定性、恒久性[1]。论文网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继续多方位、多角度、定量化、理论化的深入。景观生态学之父Forman与美国生态环保部门和交通部门合作,出版《Road Ecology:Science and solution》一书,首次对全球的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做了系统化的总结[2]。Robin S.Reid et al利用陆地卫星影像,重点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3]。
综上所述,国外提出的生态概念促进了生态环境评价发展,伴随新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学研究相结合,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起步较国外晚了近三十年,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董鸣飞(1983)等通过研究分析生态系统组分功能的优劣程度,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海南、珠海等区域的生态质量[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专家、学者逐渐开始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工作,在此阶段,出现许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都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根据研究者的不同需要进行的。如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预警原理,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向出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了我国重要省份的生态环境综合质量[5]。黄寺铭、欧晓昆(1999)等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依据,建立三层指标评价云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6]。毛文永(1999)选择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及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生态环境质量[7]。
国家发布了相关准则,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完整性、多样性等指标纳入到生态评价的重点[8] ,在此背景下,赵跃龙等(1998)从生态脆弱角度出发评价生态环境质量[9]。马荣华、胡孟春等(2000)以景观生态学思想为依据,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作了分析研究,并编制了海南生态环境评价图[10]。
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来永斌(2007)收集中巴卫星和美国陆地卫星TM遥感信息为数据源,选用3S技术评价抚顺的生态环境质量[11-12]。郑淑娟等人利用3S技术,运用综合指数法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13]。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已开始与新技术相结合,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也开拓了新领域。但是生态环境评价仍存在以下缺陷:
(1)生态环境评价存在主观性,国内研究者一般对区域进行定性评价,定性评价的过程难以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定量化评价选取的指标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大多数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者是从自身的研究领域为基础选取指标,缺乏统一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 上一篇:土地利用类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IPv6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水平
-
-
-
-
-
-
-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