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指数 SO2日平均 NO2日平均 PM10日平均 CO小时平均 O3小时平均
0~50 0.00~0.05 0.00~0.08 0.00~0.05 0.00~5.00 0.00~0.12
51~100 0.05~0.15 0.08~0.12 0.05~0.15 5.00~10.00 0.12~0.20
101~200 0.15~0.80 0.12~0.28 0.15~0.35 10.00~60.00 0.20~0.40
201~300 0.80~1.60 0.28~0.57 0.35~0.42 60.00~90.00 0.40~0.80
301~400 1,60~2.10 0.57~0.75 0.42~0.50 90.00~120.00 0.80~1.00
401~500 2.10~2.62 0.75~0.94 0.50~0.60 120.00~150.00 1.00~1.20
>500 >2.62 >0.94 >0.60 >150.00 >1.20
污染物的单位为:m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在限定时间内对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给予的规定,是实现国家环境政策要求而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也是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依据。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是我国国家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标准化工作程序的规定,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原《太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进行了修订,并于1996年1月18日颁布修订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996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代替GB3095-82.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更为细致; 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物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较为宽松; 有毒污染物铅和苯并[ a]芘浓度限制过于宽松;缺少对人体危害严重的PM2. 5的浓度限值。
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现在采用的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所谓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
从这个概念出发,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主体机制,指关于区域联防联控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主体进入、退出等涉及联防联控主体问题的原则和制度体系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谁是联防联控主体”和“怎样确定联防联控主体”的问题;第二,目标机制,指是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必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并保证目标的有效性;第三,运行机制,指为了保证合作既定目标的实现,所建立的包括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所需要的要素、合作规则以及具体运行组织、规则和程序的体系,强调联防联控具体运作的可操作和过程的低成本;第四,制度保障机制,即为了保障城市合作的稳定、顺利进行,在其他一切具体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制度保障体系。
- 上一篇:聚氨酯硬泡材料研究现状
- 下一篇:国内外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研究现状
-
-
-
-
-
-
-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