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外在库存控制研究的了解,最早的理论框架概念是由来自美国的Magee提出来的。1960年美国人Clark与Scarf 在库存研究上又迈了一步,研究了多级库存控制的原理并提出了它的模型,这个模型主要研究的是多级的流水库存系统,而且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它是关于库存的补充次数与启动成本的计算,这种模型没有涉及到产品 50009

批量的问题[1]。

1973年,Crowston 在制造企业中库存系统的研究方面,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改善它,这种方法研究的前提就是需求量不发生改变[2]。

1994年,Zijm&Houtum 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多级生产库存系统在随机需求下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且还将MRP系统与初始状态下的库存政策最优化进行对比,给出了链成本函数的组成结构[3]。

1994年,Chen&Zheng研究的是在供应链随机需求的环境下多条流水生产系统的库存方法和战略,并由此得出了递归的程序,这样可以计算出库存在稳定的供应链下的正常程度[4]。

1998年,Axaster&Zhang研究了多级库存控制在运用联合库存补充政策时的影响,发现这种政策不适合,具体体现在库存成本变高并且应用范围不是很广[5]。

1998年,Dekker 等人采用另一种途径,采用数量分割准则来研究库存成本,并发现这种方法能够达到降低库存成本的效果[6]。

在生产—分销系统的集成供应链中。Cohen&Lee 提出多种的物料需求政策模型,根据物流流通的不同状态模型分别为最初的物料控制子模型、进入生产企业的生产控制子模型、加工成产品入库后的产成品库存子模型以及将产物运给最终用户的配送控制子模型[7]。除此之外,Pyke 和 Cohen 设计了一个具体实用的 Markov 链模型,论文网它将研究对象简化为单一的有工厂、仓库、零售商组成的共三个成员的三级供应链之间就单个产品的协调问题[8]。

 Lee & Padmanabham 研究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得到四个因子包括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订货批量的大小、价格变动幅度以及产品短缺博弈[9]。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库存控制方面的研究慢于西方,但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也取得了自己的成果。

1999年,马士华和汪云峰为了管理供应链上存在不确定成分而带来的多余库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就是企业实行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对改善库存和生产管理之间关系起到明显效果[10]。

2000年,王海霞认为企业要想解决各种原因造成的缺货问题,只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以及确定采购风险期,这样可以实现零部件库存的最优化控制[11]。

2002年,谢琨指出要想降低库存成本可以采用供应链来管理库存,具体的方式是JMI、VMI、3PL等[12]。

2004年,刘霞和唐俐认为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会有重大影响,而ABC分类法可以有助于企业的供应链和采购物料的管理工作[13]。

2004年,马士华、柳键建立了基于一对一的仓库和零售商配送系统模型,另外有一个假设前提是除了零售商和仓库还有外部供应商与仓库保持运作关系。这个模型旨在使供应链成本降至最低再结合改善安全因子进而找到供应链库存控制的方法[14]。

2007年,李慧娟和李惠杰在库存控制中再用了扩展后的ABC方法,为库存的考核设定了比较综合的评价指标,并且根据ABC分类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15]。

2008年,朱敏捷等人研究的供应链系统时就1个生产商对无穷多个一样的零售商。创立一个供应链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的库存控制模型。探讨JMI和VMI对成本的影响,得出了JMI的优点和发展趋势[16]。

上一篇:股票市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农产品物流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微课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会议产业现状研究

会展场馆空间分布特征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区的三维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不同形貌SnO2纳米材料的光...

会展品牌塑造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